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星脉之心破渊者 > 第91章 溯源定责:干扰终结与新序待启

第91章 溯源定责:干扰终结与新序待启(2 / 2)

顾沉舟笑着递过一块红烧肉:“这不是我们两个人的功劳,是整个团队的协作——陈曦查证据,老周算成本,林晓雅整材料,苏工把控专业质量,少了谁都不行。对了,你们德国团队的技术支持邮件我收到了,关于光伏组件的热斑预警算法,咱们下午可以一起讨论下,看看能不能集成到bI运维平台里。”

下午两点,技术讨论会在bI运维中心召开。克劳斯调出热斑预警算法的代码框架:“这个算法能通过组件的实时温度数据,预测热斑风险,准确率达92%。要是集成到你们的bI平台,一旦发现风险,平台会自动推送预警消息给运维人员,不用等人工检测。”

苏晚看着屏幕上的算法流程图,眼睛一亮:“咱们可以在平台里加一个‘预警分级’功能——一级预警(风险≥80%)立刻派单处理,二级预警(60%-80%)24小时内复核,三级预警(<60%)每周跟踪,这样能提高运维效率。”

顾沉舟拿出笔记本,快速记录:“我让技术部的人明天就开始对接,争取下周完成集成测试。另外,我联系了国内的AI公司,他们有成熟的‘组件寿命预测模型’,可以基于发电数据和环境参数,预测组件的剩余寿命,提前备货更换,避免突然故障影响供电。”

陈曦这时抱着一台笔记本电脑走进来,屏幕上是婚礼伴手礼的制作进度:“苏工,顾总,伴手礼的盒子已经全部雕刻完成,正在做最后的打磨;bI模型明信片也印好了,装盒的时候会放一张咱们项目的迷你照片,特别精致。厂家说下周三就能全部送到工作室,刚好赶上婚礼前的准备。”

苏晚看着屏幕上的伴手礼样品,心里暖暖的——在解决了张涛的干扰和组件质量问题后,项目终于回归正轨,婚礼的准备也在稳步推进,这种“专业与生活双丰收”的踏实感,比任何成就都让人安心。

周四上午,晨光光伏的15块新组件准时送达,李伟在监理的监督下,完成了所有组件的扭矩校准和更换。苏晚拿着检测报告,看着“100%合格”的结论,终于彻底松了口气:“李总,这次的事虽然解决了,但你们必须加强员工背调和质量管控,以后每个批次的组件都要附带‘全检报告’,我们会随机抽检,不合格的坚决拒收。”

李总连忙点头:“我们已经制定了新的质检流程,每个组件出厂前都要经过3次检测,员工背调也会委托专业机构做,绝对不会再出现类似问题。以后你们有任何需求,我们随叫随到,一定全力配合。”

下午五点,苏晚和顾沉舟一起去新家查看装修进度。露台的紫藤花已经爬满了花架,嫩绿的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晃动。顾沉舟蹲在花架下,小心翼翼地浇水:“师傅说再等一个月就能开花,婚礼的时候刚好能看到零星的花苞,特别有意义。书房的星图投影仪也装好了,晚上咱们可以试试,看看是不是你喜欢的星空效果。”

苏晚靠在他肩上,看着远处的城东项目工地,光伏顶棚的组件在夕阳下泛着蓝色的光,像一片小小的“能源海洋”。她轻声说:“没想到咱们一起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从最初的风荷载漏洞,到张涛的反复干扰,再到组件质量问题,每一步都不容易,但也让咱们更了解彼此,更信任彼此。”

顾沉舟握住她的手,指尖轻轻摩挲着她无名指上的钻戒:“以后还会有更多问题,但只要咱们一起面对,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对了,婚纱设计师刚才发消息,说裙摆的紫藤花刺绣又加了点碎钻,在灯光下会更闪,下周六咱们去试穿最终版,顺便跟你爸妈确认婚礼的宾客名单。”

晚上八点,两人回到工作室。技术部的小王突然跑过来,脸色带着几分焦急:“顾总,苏工,bI运维平台的‘能耗监测模块’出现了一点小问题——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对接有延迟,大概5分钟,虽然不影响使用,但德国团队说‘零碳项目的实时性要求必须≤1分钟’,咱们得尽快调试好。”

顾沉舟皱了皱眉,拿出手机联系技术总监:“让团队今晚加班排查问题,是数据库接口的问题还是传输协议的问题,明天早上给我答复。克劳斯明天还在工地,让他也帮忙看看,德国的运维平台有没有类似的调试经验。”

苏晚看着小王手里的监测报告,心里清楚——虽然张涛的干扰已经终结,但项目的技术细节仍需要精益求精,这个能耗监测模块的延迟问题,虽然不大,却关系到零碳项目的“实时性标杆”定位,必须尽快解决。这也为下一章的“运维平台调试与技术攻坚”埋下了关键伏笔,需要他们联合德国团队,在技术细节上做到极致,确保项目不仅“合规”,更能成为“典范”。

深夜的工作室,月光透过窗户,落在bI运维平台的显示屏上,延迟的数据曲线在屏幕上缓慢跳动。苏晚和顾沉舟并肩站在显示屏前,讨论着可能的解决方案——数据库分片、传输协议优化、边缘计算节点添加,每一个方案都需要细致的论证和测试。她知道,“溯源定责”虽然终结了张涛的干扰,却也让他们更清楚:零碳项目的成功,不仅需要抵御外部干扰,更需要在技术细节上“锱铢必较”。而下一章的“运维平台调试”,将是他们向“国际标杆”迈进的又一步关键战役,也是第一卷故事走向圆满的重要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