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星脉之心破渊者 > 第85章 开工启航:管线攻坚与隐忧初现

第85章 开工启航:管线攻坚与隐忧初现(2 / 2)

顾沉舟立刻拿出手机:“我让陈特助联系高速交警,走应急车道;同时让工地的备用设备先到位,虽然型号小一点,但能先做‘象征性钻井’,等主力设备到了再换,不影响仪式流程。”

七点半,备用钻井设备顺利进场,调试完毕。八点整,开工仪式准时开始。发改委的李科长、德国团队的米勒总监、苏晚的父母都坐在嘉宾席上,脸上带着期待。顾沉舟走上台,拿起话筒,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人,最后落在苏晚身上:“从顾氏总部项目到城东零碳项目,我们始终坚持‘科技+地产融合’的标杆定位。这个项目能顺利开工,离不开苏晚团队的专业设计,离不开所有合作伙伴的支持,更离不开那个始终用数据说话、用匠心坚守的人——苏晚。”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苏晚走上台,接过话筒:“零碳项目不是一句口号,是需要用细节堆砌的责任。从土壤热响应测试到管线拆除攻坚,从设备替代到井位调整,每一步都离不开团队的协作、顾总的支撑。未来,我们会继续以专业为基,以匠心为笔,把这个项目打造成中德合作的零碳典范。”

米勒总监也上台致辞,手里拿着一份证书:“苏小姐,顾总,我代表德国团队,正式授予你们‘中德零碳合作示范项目’证书。你们的效率和专业,让我看到了中国零碳建筑的潜力,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合作。”

仪式的最后环节,顾沉舟和苏晚一起按下钻井设备的启动按钮,备用设备缓缓钻进土壤,现场响起欢呼声。苏晚的父母走过来,妈妈握住她的手:“晚晚,你和沉舟都太棒了!看到你们一起做这么有意义的项目,我们很放心。”

中午的庆功宴上,顾沉舟悄悄递给苏晚一个丝绒盒子:“这是用今天拆除的燃气管线金属做的纪念牌,上面刻着‘开工启航 2024.xx.xx’,还有咱们俩的名字缩写。算是给项目,也给咱们的爱情,留个特别的纪念。”

苏晚打开盒子,银色的纪念牌在灯光下泛着光,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这个纪念牌不仅是项目启航的见证,更是他们“共渡难关”的爱情印记。

下午两点,庆功宴结束后,苏晚和顾沉舟回到工地。地质勘察工程师拿着一份新的检测报告走来,脸色带着几分凝重:“苏小姐,顾总,上午在备选点位2取的土壤样本,经过详细检测,发现局部区域的黏土含量比预期高15%,导热系数会降到1.7 w\/(·K),虽然在合格范围内,但长期运行可能会影响地源热泵的效率。”

苏晚心里一沉,黏土含量高会导致热传导变慢,长期下来会增加机组的能耗,影响零碳目标的实现。顾沉舟接过报告,眉头微蹙:“有没有解决方案?比如增加钻井数量,或者调整井的排布方式?”

“增加2口井,间距缩到12米,能把平均导热系数提升到1.75 w\/(·K),但会增加12万成本,还需要重新报备发改委。”工程师回答,“或者采用‘梅花形排布’,优化热交换路径,成本增加5万,工期延长3天。”

苏晚和顾沉舟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谨慎——这个问题虽然不大,但处理不好会影响项目的长期效果。“我们先核算两种方案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再跟发改委沟通,争取明天给你答复。”顾沉舟对工程师说,然后转向苏晚,“别担心,只是小调整,咱们一起想办法,不会影响项目推进。”

苏晚点点头,心里却清楚——这个土壤黏土含量的问题,虽然暂时能通过调整解决,但也为后续施工埋下了隐患,比如是否会影响其他区域的土壤参数,是否需要重新做全面的地质勘测。这也为下一章的“土壤参数优化与施工调整”埋下了伏笔,需要他们进一步用专业和协作,攻克这个新的技术难关。

傍晚,两人坐在工地的临时板房里,看着窗外渐渐落下的夕阳。顾沉舟握住苏晚的手,指尖轻轻摩挲着她无名指上的钻戒:“不管遇到什么小插曲,咱们都一起面对。就像之前的管线问题、设备问题,只要咱们齐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苏晚靠在他肩上,看着远处的城市灯火,心里满是坚定。她知道,第八十五章的“开工启航”,不仅是项目的新起点,也是他们爱情走向圆满的重要一步。而那个土壤黏土含量的隐忧,虽然是个小挑战,但也让他们更清楚——零碳项目的推进,需要始终保持“严谨”与“应变”,这既是对专业的坚守,也是对彼此承诺的守护。

窗外的月光透过板房的窗户,落在那份土壤检测报告上,照亮了“黏土含量18%”的字样。苏晚知道,下一章的“土壤参数优化”,将是他们开工后的第一个技术攻坚,也是对他们“专业协作”的又一次考验。而她和顾沉舟,早已做好了准备,用数据说话,用匠心破局,在零碳项目的道路上,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标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