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会后,托马斯走到苏晚身边,笑着伸出手:“苏小姐,恭喜!你们的专业和严谨,让我印象深刻。米勒总监已经决定,将你们的项目作为‘中德零碳合作示范案例’,在今年的国际绿色建筑大会上推广,还想邀请你做主题演讲。”
苏晚握住他的手,心里满是成就感:“谢谢托马斯先生,也感谢德国团队的支持。后续施工中,还需要你们在智能运维方面多指导。”
顾沉舟走到她身边,轻轻揽住她的肩膀:“别太累,认证通过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施工准备、设备进场,得留着精力。对了,婚礼场地我看好了,在城郊的‘溪谷草坪’,有你喜欢的紫藤花架,下周末咱们去看看,顺便敲定装修细节。”
苏晚靠在他肩上,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嘴角忍不住向上弯起——从最初的图纸交锋,到如今的国际认证通过;从张涛的反复刁难,到团队的并肩破局;从“专业认可”到“情定余生”,第一卷的故事,终于在这场评审会中,迎来了暗线的终结。
下午两点,苏晚和顾沉舟回到工作室。林晓雅抱着一堆文件跑进来,兴奋地说:“苏工,顾总!东方热能刚才发消息,机组已经生产完成,下周三就能发货;发改委也传来好消息,零碳项目的20%补贴已经获批,下周就能到账;还有,行业协会刚才联系咱们,想邀请你做‘零碳建筑设计’的培训讲师,给同行分享经验!”
老周也笑着说:“我刚算了下,城东项目的总成本比预算还省了30万,主要是东方热能给了咱们‘示范项目折扣’,这都是认证通过的红利!”
苏晚看着热闹的工作室,心里满是感慨。她走到露台,看着远处的顾氏总部项目,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那是她和顾沉舟的第一个“标杆”,而城东项目,将是他们走向国际的新起点。
顾沉舟走到她身边,递给她一个小盒子:“这是用城东项目的第一份土壤样本做的纪念章,正面刻着‘零碳启航’,背面是项目的简笔画。等项目竣工那天,咱们把它埋在项目的奠基石下,作为‘初心见证’。”
苏晚打开盒子,银色的纪念章在阳光下闪着光。她抬头看向顾沉舟,眼底满是温柔:“谢谢你,陪我一起走过这么多难关,从图纸到现实,从质疑到认可,从工作到生活。”
“该说谢谢的是我。”顾沉舟握住她的手,指尖轻轻摩挲着她无名指上的钻戒,“是你让我明白,‘科技+地产’不仅是冰冷的参数,更是有温度的责任;是你让我知道,人生除了项目和工作,还有并肩看风景的幸福。下周末去看婚礼场地时,咱们顺便去新家看看,紫藤花已经长藤蔓了,师傅说下个月就能爬满花架。”
晚上七点,顾沉舟送苏晚回家。车子行驶在夜色里,苏晚靠在车窗上,看着外面掠过的灯火,突然想起第一次在顾氏办公室见面的场景——那时的她,拿着风荷载报告,紧张得手心冒汗;那时的他,坐在办公桌后,眼神冷硬,却在看到数据时露出认可的目光。
“想什么呢?”顾沉舟的声音打断她的思绪。
“在想咱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苏晚笑着说,“那时候我没想到,咱们会一起做这么大的项目,还会一起规划婚礼和新家。”
“我也没想到。”顾沉舟握住她的手,“但我很庆幸,那天你勇敢地指出了方案漏洞,很庆幸,咱们能一起把‘图纸’变成‘现实’,把‘专业’变成‘爱情’。”
车子停在苏晚小区楼下,顾沉舟拿出手机,打开婚礼场地的照片:“你看,溪谷草坪的紫藤花架和咱们新家的很像,婚礼那天,咱们可以在花架下宣誓,旁边摆上顾氏总部和城东项目的模型,让这两个‘见证者’一起,看着咱们走进婚姻。”
苏晚看着照片里的紫藤花架,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评审终章”,不仅终结了张涛的暗线干扰,也为城东项目的施工拉开了序幕——的“开工启航”将是新的起点,需要应对施工中的技术协调、设备进场调度,还有德国团队的现场指导;同时,婚礼筹备、新家装修也将同步推进,实现“项目”与“生活”的双重圆满。
窗外的月光透过车窗,落在纪念章上,照亮了“零碳启航”的字样。苏晚握紧手里的纪念章,心里满是坚定——第一卷的“初遇:图纸与决策的交锋”已近尾声,而属于她和顾沉舟的“国际标杆”之路、“余生相守”之约,才刚刚在月光下,铺展开充满希望的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