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德国团队后,苏晚靠在会议室的椅背上,长出一口气。顾沉舟递过一杯热咖啡:“累了吧?今天忙了一天,还没好好吃午饭。我让餐厅留了你喜欢的清蒸鱼和蔬菜沙拉,现在去吃还热着。”
苏晚接过咖啡,看着他眼底的淡青色,心里泛起一阵暖意:“今天要是没有你提前找的生产监控数据,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跟米勒解释。你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刚好准备好我需要的东西。”
“因为我知道,你做事严谨,不会让数据出问题,只是需要时间补充。”顾沉舟坐在她身边,手指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背,“而且,咱们是合作伙伴,更是要一起走一辈子的人,互相支撑是应该的。”
餐厅里,暖黄的灯光映在餐桌上。苏晚吃着清蒸鱼,突然想起第一次和顾沉舟在工地吃外卖的场景,那时的他们还在为核心筒的配筋参数争论,如今却能并肩应对国际团队的挑战,从“图纸交锋”到“国际合作”,从“专业认可”到“心意相通”,每一步都走得坚定又温暖。
“对了,新家的装修进度怎么样了?”苏晚突然问,最近忙着项目,她都没怎么去看过。
“已经到收尾阶段了,露台的紫藤花苗也种好了。”顾沉舟给她夹了一块鱼,“我昨天去看过,师傅把你喜欢的悬浮吊顶装好了,暗藏灯带的效果很好,晚上开灯的时候,整个客厅都很温馨。等城东项目的初步方案定下来,咱们就去选家具,争取下个月能搬进新家。”
苏晚点点头,心里满是期待。她想起露台的秋千,想起书房的落地窗,想起顾沉舟为她准备的每一个细节——这些不是图纸上的冰冷参数,而是充满温度的生活印记,是他们从“专业伙伴”走向“人生伴侣”的最好证明。
晚上七点,顾沉舟送苏晚回家。车子行驶在夜色里,苏晚靠在车窗上,看着外面掠过的灯火,突然说:“今天米勒说要把总部项目作为示范案例,我突然觉得,咱们当初的坚持很值得。从最初的方案漏洞,到后来的供应商刁难,再到现在的国际认可,每一个难关都没白过。”
“当然值得。”顾沉舟握住她的手,指尖轻轻摩挲着她无名指上的钻戒,“因为我们不仅做了一个标杆项目,还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彼此。苏晚,谢谢你愿意相信我,愿意和我一起面对所有挑战——没有你的专业,这个项目成不了;没有你,我的生活也不会这么完整。”
苏晚转头看向他,月光透过车窗落在他脸上,勾勒出温柔的轮廓。她突然想起庆功宴上他当众护她的坚定,想起订婚仪式上他用项目余料做戒指盒的用心,想起无数个熬夜改图的夜晚他送来的热饮——这些细节,一点点织就了她对他的爱,从最初的欣赏,到如今的依赖,再到往后余生的坚定。
车子停在苏晚小区楼下,顾沉舟下车为她打开车门,顺手从后备箱拿出一个小盒子:“这是我今天让工匠做的,用的是总部项目核心筒的余料。”
苏晚打开盒子,里面是一个小小的钥匙扣,上面刻着“零碳同行”四个字,旁边还有光伏幕墙的简笔画。“等城东项目启动,咱们就带着它一起去现场,算是新项目的‘启动礼’。”顾沉舟的声音很柔,“我想和你一起,做更多有意义的项目,一起把‘科技+绿色’的理念落地,也一起把咱们的小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苏晚把钥匙扣握在手里,冰凉的金属触感却让心里暖暖的。她抬头看向顾沉舟,踮起脚尖轻轻吻了吻他的脸颊:“顾沉舟,谢谢你走进我的生活,让我知道,专业可以被尊重,努力可以被看见,爱意可以被珍藏。未来的路,不管是项目的挑战,还是生活的琐碎,我都想和你一起走。”
顾沉舟笑着把她拥入怀中,夜色里,两人的身影紧紧相依。远处的顾氏总部项目亮着灯,像一座沉默却温暖的见证者,见证着他们从“初遇时的图纸交锋”,到“合作中的并肩破局”,再到“余生里的情定相守”——第一卷的故事,在这场跨越国界的专业认可与温暖情感里,画上了最厚重的一笔。
而属于他们的新旅程,关于城东智慧零碳园区的国际合作,关于新家的温馨日常,关于工作室的成长壮大,才刚刚在月光下,铺展开带着希望与暖意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