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盯着屏幕上的管线模型,突然发现一处碰撞:“空调管线和雨水管道在车库西南角交叉了,得把空调管线往上提100。”
顾沉舟凑过来看了看,手指在屏幕上点了点:“不用提,把雨水管道往东侧挪50,正好沿着柱边排布,还能节省管线长度,减少5%的材料成本。”
苏晚按照他的建议调整,果然避开了碰撞,还真的缩短了管线长度。她侧头看他,刚好对上他的目光——灯光下,他的眼底映着屏幕的蓝光,认真又专注,鼻息间的气息轻轻拂过她的脸颊,让她耳尖瞬间红了。
“谢谢。”苏晚连忙收回目光,假装盯着屏幕,心跳却像擂鼓一样。
顾沉舟看着她泛红的耳尖,嘴角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没说话,只是把桌上的温姜茶往她那边又推了推。
凌晨一点,车库施工图终于改完。老周和林晓雅趴在桌上睡着了,苏晚伸了个懒腰,揉了揉僵硬的肩膀,却发现顾沉舟还在看她调整后的光伏组件参数表。
“在算什么?”苏晚凑过去。
“我在算如果等晨光光伏的新型组件,十天后提交方案,会不会影响施工进度。”顾沉舟指着表上的数字,“新型组件发电效率22.8%,比现在的高0.3%,五年能多省2.1万的电费,虽然不多,但长期来看更划算。我已经跟李科长沟通过了,他同意给咱们延长五天提交时间,等新型组件的测试数据出来。”
苏晚心里一暖,他不仅考虑当下的成本,还想到了项目的长期收益,甚至为了她的设计优化,特意去协调规划局的时间。她轻声说:“顾总,你不用为了我这么麻烦。”
“不是为了你,是为了项目。”顾沉舟抬头看她,眼神却比平时柔和,“好的设计值得等,而且我相信你的方案,能把这些细节做到最好。”
凌晨两点,顾沉舟送苏晚回家。车子停在小区楼下,苏晚解开安全带,刚想推门,就听到顾沉舟说:“等一下。”
他从副驾驶座拿起一个袋子,递给她:“里面是阿姨煮的银耳羹,放冰箱里,明天早上热了吃。还有这个——”他拿出一个保温杯,“里面是温好的牛奶,晚上喝了助眠,别总喝咖啡。”
苏晚接过袋子,指尖触到他的手,温热的触感让她心跳又快了几分。她抬头看他,想说谢谢,却又不知道怎么开口——这份藏在“工作支持”里的关心,太细腻,太温暖,让她忍不住心动。
“谢谢顾总。”苏晚低声说,推开车门快步走进楼道,直到进了家门,才靠在门上,摸了摸发烫的脸颊。她打开袋子,看着里面的银耳羹和牛奶,嘴角忍不住向上弯起——原来,心动可以这么简单,是一碗热粥,一杯温茶,是他在她解决问题时,默默递来的那份支持。
第二天上午十点,晨光光伏的新型组件测试数据出来了:透光率65.2%,发电效率22.9%,比预期的还要好。苏晚立刻把数据整合到调整后的方案里,又核对了雨水回收系统和保温材料的参数,确保所有指标都符合新规范。
下午三点,苏晚拿着调整后的方案,和顾沉舟一起去规划局提交。李科长翻完方案,笑着说:“苏小姐,你这个方案不仅符合新规范,还在细节上做了优化,雨水回收利用率做到了82%,碳排放强度降了10.5%,完全可以当新规范的示范案例!”
走出规划局,阳光正好。顾沉舟看着苏晚脸上的笑容,也跟着笑了:“辛苦你了,方案通过了,晚上我请客,庆祝一下。”
苏晚抬头看他,阳光落在他的侧脸,勾勒出清晰的下颌线,眼神里的温和像融化的糖。她点了点头,轻声说:“好。”
这是他们第一次“非工作”性质的聚餐,没有图纸,没有参数,只有两个人坐在餐厅里,聊着无关项目的话题——顾沉舟说起他刚接手顾氏时的艰难,苏晚说起她成立工作室时的坚持。聊着聊着,苏晚突然发现,她对顾沉舟的感觉,已经从最初的“专业认可”,悄悄变成了更复杂的心动——这份心动,藏在每一次的参数博弈里,藏在每一杯温热的茶里,藏在他为她铺路的每一个细节里。
聚餐结束后,顾沉舟送苏晚回家。在小区楼下,他突然说:“苏晚,下次遇到问题,不用总想着自己扛。我不是要干涉你的设计,只是想跟你一起,把这个项目做好——也想……多了解你一点。”
苏晚的心跳瞬间停了半拍,她抬头看着顾沉舟,月光下,他的眼神认真又坦诚。她咬了咬唇,轻轻点了点头:“好。”
看着苏晚走进楼道的背影,顾沉舟摸了摸口袋里的手机——里面存着陈特助发来的“苏晚工作室资金流报告”,他知道苏晚最近还在为工作室的房租发愁,已经让陈特助联系银行,准备再帮她申请一笔低息贷款,这次,他想换一种更坦诚的方式,让她知道他的关心。
夜色渐浓,苏晚站在阳台,看着楼下顾沉舟的车渐渐远去,手里还握着他送的保温杯。她知道,这场始于图纸与决策的交锋,已经悄然变成了一场关于心动的奔赴——而她,愿意朝着这份心动,慢慢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