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茗计 > 第234章 毫无反应

第234章 毫无反应(1 / 2)

慕承景的目光扫过那些茶饼,神情专注而专业,清越的声音在茶室中缓缓响起:“殿下垂询,臣便僭越了。”

他先执起一块色泽墨绿、条索紧结显毫的茶饼:

“此乃新制生普,干茶香气清锐,带山野气息。冲泡后,汤色浅黄明亮,滋味强烈,茶气霸道,苦涩显但化开快,回甘生津迅猛,叶底鲜活,黄绿柔韧。然其性至寒,初涉普洱者,或体质偏寒之人,多饮易伤脾胃。”

接着,他指向另一块色泽乌润、条索肥壮,已略显陈化的茶饼:

“此应为存放五年左右的生普。干茶香气已由清锐转为陈香初显,汤色橙黄透亮,滋味醇和了许多,苦涩感降低,回甘更为绵长,喉韵渐生。叶底转为黄褐,韧性依旧。”

最后,慕承瑾的目光落在一块用棉纸精心包裹、看似古朴的茶饼上,并未上手,只远观道:

“若臣所料不错,此饼应是陈期超过十五载的老生普。干茶色泽褐红,油润显金毫,香气沉郁,已转化为参香、药香或樟香。开汤之后,汤色红浓剔透,如琥珀流光。滋味醇厚滑爽,茶汤饱满,入口即化,苦涩尽褪,唯余甘甜与绵长陈韵萦绕齿颊,茶气内敛而通透,饮后通体舒泰。叶底呈猪肝色,触手柔软富有弹性。”

他顿了顿,总结道:“品鉴生普,需观其形,闻其香,品其汤,察其底。年份愈久,其性愈温,其味愈醇,其韵愈长。然无论新旧,生普皆需用沸水冲泡,方能激其真味。且空腹、酒后不宜多饮。”

他这番解说,条理清晰,术语精准,既显专业,又不显卖弄,俨然是深谙此道的大家风范。

萧珩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茶案上轻轻敲击。

他注意到,慕承瑾在叙述时,眼神专注,姿态从容,与传闻中那个时而妩媚、时而清冷的“慕承瑾”截然不同。

眼前这人,是真正的茶道高手,是凭借真才实学赢得“茶博侯”之名的慕承瑾。

“侯爷果然博闻广识,令人茅塞顿开。”萧珩赞了一句,随即话锋微转,似是不经意地提起,“如此说来,这生普性寒,看来本王是无福消受了。”

慕承瑾等的就是他这句话!

他抬眼看向萧珩,目光沉静,语气带着一种医者般的笃定与关切,而这关切半真半假,更多是试探:

“殿下明察。依臣浅见,殿下体质偏寒,胃腑虚弱,确实不宜多饮生普,尤其是新茶。若想品茗,熟普洱茶性温和,醇厚养胃,或是红茶,如祁红、滇红,其性温润,滋养气血,更适合殿下玉体。”

说着,他极其自然地抬起左手,宽大的袖口因动作而微微滑落,露出一截光洁如玉、毫无瑕疵的手腕。

他手中不知何时已多了一个小巧精致的白瓷瓶,瓶身素雅,仅在瓶底有“正山小种”四字朱红小楷。

“此乃臣家中珍藏的顶级正山小种,采自桐木关野生古茶树,传统松烟熏制,桂圆汤香显着,温润养人。”慕承瑾将瓷瓶递向萧珩,动作流畅自然,那截白皙的手腕在萧珩眼前停留了片刻:

“若殿下不弃,可尝试品饮,或对调养身体有所裨益。”

他的目光,如同最精细的尺,丈量着萧珩脸上的每一丝变化。

然而,萧珩只是目光平淡地扫过那瓷瓶,径直掠过他那截光洁的手腕,眼中没有任何波澜,既无惊讶,也无追忆,只有一丝对赠茶的客套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