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农具里的玄机(1 / 2)

农具纠纷最终以场部干部的调解告终——老乡们认领农具时,杨浩宇特意让赵刚记下了带符号痕迹的那把锄头,说是知青点暂时借用修渠,老乡们虽有些不情愿,见他态度诚恳,也就应了。

等人群散去,杨浩宇把锄头扛回宿舍,翻来覆去地看。那符号刻在木柄靠近铁头的地方,被磨得只剩半道弧线,像条被掐断的蛇尾。他用灵泉水沾了点草木灰,轻轻涂在痕迹上,模糊的纹路渐渐显形——弧线末端连着个小小的三角,和皮影姑娘木盒底的符号有七分相似。

“这玩意儿咋会有这记号?”赵刚蹲在地上,用手指抠着木柄上的老茧,“难不成是哪个戏班的人用过?”

杨浩宇没说话,从灶房找来把小刀,小心翼翼地顺着纹路往里探。刀尖刚插进木柄的裂缝,就听见“咔哒”一声轻响,木柄竟从中间裂开道缝,露出里面裹着的油纸。

油纸层层揭开,里面是张泛黄的布片,上面用朱砂画着幅简易地图,标的正是黑风岭的日军工事,只是在之前他们炸毁的入口旁,多了个小小的皮影标记。布片角落写着行小字:“戊时,影随光动,方见真门。”

“戊时是傍晚七点到九点。”赵刚掰着手指头算,“影随光动……难道要靠影子找入口?”

话音刚落,王大爷就背着捆柴进来了,见他们对着锄头出神,放下柴捆凑过来看:“这锄头是老马家的吧?他爹当年在黑风岭给日军修过工事,后来被抓去当劳工,再也没回来。”

杨浩宇心里一动:“王大爷,您知道他爹是干啥的不?”

“听说是个木匠,会刻皮影。”王大爷往灶膛里添了把柴,“老马说他爹当年总往工事里带木头,说是给日军做箱子,谁知道是干啥的。”

木匠、皮影、日军工事……线索像散落的珠子,突然串成了线。杨浩宇把布片折好塞进怀里:“赵刚,今晚咱去黑风岭。”

吃过晚饭,两人借着月色往黑风岭赶。山路覆着层薄霜,踩上去咯吱作响。赵刚背着把斧头,手里攥着个手电筒,紧张得直咽唾沫:“浩宇,你说这布片会不会是陷阱?万一有人故意引咱去……”

“是陷阱也得去。”杨浩宇摸了摸怀里的定水珠,玉佩在夜里泛着温凉的光,“那符号和阿莲的镇水符同源,说不定是她留下的后手。”

日军工事的入口还留着上次炸毁的残垣,断壁上的弹孔在月光下像只只空洞的眼。杨浩宇对照着布片上的地图,绕到工事侧面的岩壁前——这里光秃秃的,只有块一人高的巨石,石面平整如镜。

“就是这儿了。”他看了眼天色,月亮刚爬过树梢,“等巳时。”

风从岭上刮下来,卷着枯草打在石壁上,发出呜咽似的响。赵刚往手上哈着气:“这光咋动啊?难不成要咱举火把照影子?”

杨浩宇没说话,从包里掏出张黄符,往石上一贴。符纸遇风自燃,火光腾起的瞬间,两人的影子被拉得老长,投在岩壁上像两个扭曲的巨人。

“快看!”赵刚突然指着石壁,只见火光移动时,影子的指尖在岩壁上划出道淡淡的痕迹,恰好和布片上的皮影标记重合。

杨浩宇立刻调整角度,让影子的手臂沿着岩壁缓缓移动。当影子的手掌覆在标记上时,岩壁突然震动起来,巨石“轰隆隆”向里缩进半尺,露出个仅容一人通过的洞口,里面黑得像泼了墨。

“还真有门!”赵刚咋舌,刚要往里钻,被杨浩宇拉住。他往洞里扔了块石头,石头落地的回声空荡荡的,听不出深浅。

“等等。”杨浩宇从包里摸出个罗盘,指针在洞口疯狂打转,“里面阴气太重,有邪物。”

他撕下衣角,蘸了点灵泉水,缠在赵刚手腕上:“这是护身符,进去后紧跟着我,别碰任何带符号的东西。”

洞口的通道狭窄得只能侧着身走,岩壁上布满了指甲刮过的痕迹,像无数人临死前的抓挠。走了约莫十几步,眼前豁然开朗——是间圆形石室,中央摆着个半开的木箱,里面堆满了刻着符号的木头人,个个面目狰狞,像被钉在木桩上的祭品。

“这是……替身俑?”杨浩宇皱眉,这种邪术是用活人精血喂养木头人,用来替主人挡灾,邪气重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