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时分,108宿舍里静悄悄的,大部分同学都抓紧时间补觉。
只有詹晓阳还坐在书桌前,就着从窗户透进来的明亮光线,奋笔疾书。他面前摊着两张稿纸,上面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他时而凝神思考,时而快速书写,表情专注。
“阳哥,还在忙活胖子他们的检讨书呢?”对床的黄朝彬探过头,小声问。
“嗯,快收尾了。”詹晓阳头也不抬,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汪胖子和谢创世昨天像霜打的茄子一样求到他这里,他实在拗不过,只好利用午休时间,搜肠刮肚,结合两人的“作案动机”、过程和后果,用极其“深刻”的语气,替他们草拟了两份检讨书。
既要承认错误,显得诚恳,又不能写得太离谱,还得带点悔不当初的痛心感,这尺度拿捏颇费心思。
终于,在下午上课铃响前,他长舒一口气,把两份写得满满当当的草稿塞给眼巴巴等在一旁的汪胖子和谢创世:“喏,照着这个抄!字写工整点!态度要拿出来!”
“谢谢阳哥!救命之恩啊!”汪胖子如获至宝,差点要给詹晓阳跪下。
“赶紧抄好去交差!”詹晓阳挥挥手,赶紧收拾书本准备去上课。
第二天,果然如章科长所警告的,汪小军和谢创世的深刻检讨书被工工整整地张贴在了教学楼下的公告栏最显眼的位置。
白纸黑字,标题醒目,内容“情真意切”,承认错误“深刻彻底”,表示悔改“决心坚定”。
中午校园广播站例行播报时,也特意用沉痛的语调全文朗读了这两份检讨。
然而,预想中的嘲笑和指指点点并没有出现。
相反,许多同学,尤其是男生,在走廊、食堂碰到汪胖子和谢创世时,非但没有鄙视,反而偷偷冲他们竖起大拇指,眼神里带着一种心照不宣的、甚至有点佩服的意味,低声说:
“胖子,可以啊!敢作敢当!”
“创世,没想到你小子也挺有种!”
“那兔肉……真那么香?”
弄得汪胖子从最初的提心吊胆、面红耳赤,到后来居然有点哭笑不得,甚至生出一丝荒谬的“自豪感”来。
谢创世更是挠着头,憨憨地傻笑。这场“兔子风波”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让两人在年级里反而成了“名人”。当然,该赔的钱一分没少,该挨的批评也刻骨铭心。
风波平息,学习的车轮继续滚滚向前。周五下午,是口腔班《外科学》的第二次重要实操考核——外伤清创缝合术。
考核地点在外科模拟实验室。气氛比平时上课要凝重许多。
实验室里消毒水的味道似乎也更浓了些。几张操作台整齐排列,台上已经准备好了考核用品:模拟创伤模具,是硅胶材质,上有预设的规则或不规则裂口、清创车上有无菌弯盘、镊子、血管钳、组织剪、持针器、缝针缝线、消毒棉球、纱布、胶布等、洗手池、医用垃圾桶。
主讲外科的蔡老师今天表情格外严肃,他身边还站着另外两位担任考官的外科教研组老师。
三人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眼神锐利,手里拿着评分表。
“同学们,上次我们考核了无菌术和外科打结,是基础。今天考核清创缝合,是外伤处理的核心技术!”蔡老师的声音在安静的实验室里回荡,“考核要求:严格无菌操作!彻底清创!准确对合!牢固缝合! 步骤必须清晰,动作必须规范!评分标准包括:术前准备、刷手、铺巾、清创顺序与方法、缝合技术(进针、出针、间距、深度、打结)、术后整理。时间限制20分钟。现在,按学号顺序,依次上前抽签决定考核台位和创伤类型!”
同学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这可比打结难多了,环节多,细节多,任何一个步骤出错都可能扣分。
詹晓阳的学号靠前。他深吸一口气,走上前抽签。展开纸条:3号台,不规则裂伤。
刘小惠紧张地看着他,小声说:“老伙,加油!”
詹晓阳回头对她露出一个安抚的笑容,点点头,低声道:“记住要点:清创时注意清洗的顺序,从伤口周围皮肤到创缘,再到深处;缝合时手要稳,针距均匀,打结可靠。 你没问题的!”他简单重复了一遍之前叮嘱过她的要点。
刘小惠用力点点头,握了握小拳头,做了个“加油”的动作。
考核开始。1号、2号同学先后上场,实验室里只剩下器械碰撞的细微声响和考官偶尔的低语。气氛紧张得能听见心跳声。
轮到詹晓阳了。他走到3号台前,首先检查器械物品是否齐全、在有效期内。
然后,刷手! 他走到刷手池边,打开水龙头,严格按照外科刷手法则:七步洗手法,从指尖到肘上10公分,交替刷洗,指甲缝、指蹼、腕部褶皱处重点刷,时间足足三分钟,一丝不苟。冲洗时水流自上而下,绝不倒流。擦干后用消毒液再次消毒双手。
这一套流程,他做得行云流水,标准得如同教学示范。考官在一旁微微点头。
接着,铺无菌巾! 他熟练地打开无菌包,用无菌镊取出洞巾,准确覆盖在模拟创伤模具周围,建立无菌区。
动作稳健,没有触碰非无菌区域。
关键步骤——清创! 模具上的伤口模拟的是被玻璃划伤的不规则裂口,边缘不整,内有“污物”。
詹晓阳先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用双氧水水清洗伤口周围皮肤,由内向外画圈,去除肉眼可见的“污垢”。然后,移去纱布,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内部,用镊子小心地清除“异物”。
他的动作轻柔而彻底,确保冲洗到伤口的每一个角落。这一步,考察的是对污染组织的处理决心和清洁的彻底性。
最后,缝合! 他选取合适的缝针和缝线,用持针器夹持针体后三分之一处。
进针! 手腕沉稳,针尖垂直刺入皮肤一侧缘,旋转手腕,使针体弧形穿过皮下组织,从对侧等高点穿出。
出针! 用血管钳协助拔针。间距、深度把握得恰到好处,确保伤口对合整齐,没有死腔。
打结! 他采用规范的方结,第一个单结拉紧后,第二个单结反向缠绕,拉紧,线结平整、牢固,位于伤口一侧。
他缝合的速度并不算最快,但每一针都精准、可靠,针距均匀如尺子量过,打结干净利落。
缝合完毕后,伤口对合完美,几乎看不出痕迹。
术后整理! 他用纱布覆盖伤口,胶布固定,然后有条不紊地清理器械,分类放置医疗废物。
整个操作过程从容不迫,节奏控制得当,在规定的15分钟内高质量完成!
三位考官交换了一下眼神,在评分表上快速写着。
主考蔡老师走到詹晓阳面前,看了看缝合效果,难得地露出一丝赞许的表情,直接宣布:“3号詹晓阳,操作规范,清创彻底,缝合技术熟练,评分:优!”
“谢谢老师!”詹晓阳平静地道谢,心里松了口气。
前世的肌肉记忆和这一世的刻苦练习,起到了关键作用。
他退到一旁,关注着其他同学的考核。接下来上场的是刘小惠。
她明显有些紧张,刷手时动作略显僵硬,但步骤没错。
铺巾时手微微发抖,但还是完成了。清创环节,她记得詹晓阳的叮嘱,清洗得很认真。
到了缝合时,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进针、出针……虽然速度慢了些,但一针一线都非常仔细,针距把握得不错,打结也还算牢固。
最终,她也在时间内完成了操作。考官评语是:“操作认真,步骤完整,清创尚可,缝合技术有待提高,评分:良+。” 刘小惠听到结果,如释重负,转头看向詹晓阳,偷偷比了一个胜利的手势,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詹晓阳也对她竖起大拇指。
班长游金彦考核时显得很沉稳,步骤清晰,操作规范,虽然缝合速度不及詹晓阳,但也顺利完成,得到了一个“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