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清晨,天色未亮,一阵久违的、尖锐刺耳的闹铃声骤然响起,打破了小屋的宁静,也将相拥而眠的詹晓阳和刘小惠从睡梦中惊醒。
詹晓阳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伸出手,准确地按掉了吵闹的闹钟。房间里瞬间恢复了安静,只有两人略带急促的呼吸声。
周末的懒觉被中断,刘小惠不满地嘟囔了一声,像只怕冷的小猫,更紧地往詹晓阳温热的怀里钻了钻,试图留住被窝里最后的暖意。
詹晓阳轻轻拍了拍她的背,柔声说:“惠儿,乖,我得起来了。今天约了黄爸爸在南春桥拿货款,还要去福利院参加活动。你再睡会儿,等我回来。”
刘小惠迷迷糊糊地“嗯”了一声,算是应答,但抱着他的手臂却没松开。
詹晓阳又温存了片刻,才小心翼翼地挪开她的手臂,轻手轻脚地起身。初春的清晨,屋内还有些凉意。他迅速穿好衣服,从床底下装鞋的纸箱里,精心挑了两双适合中年人体型和审美的、款式大方舒适的深色“大A”波鞋,用袋子装好。
回头看了一眼床上重新蜷缩起来、似乎又睡着了的刘小惠,他笑了笑,轻轻带上门,走出了小屋。
街道上雾气朦胧,空气清冷。詹晓阳很快赶到了南春桥市场。
到达约定地点时,黄爸爸那辆熟悉的摩托车已经停在了老位置,黄朝彬也站在车旁,正帮着父亲整理东西。看样子,黄朝彬是打算等会儿跟父亲一起回家过周末。
“黄叔早!朝彬!”詹晓阳快步上前打招呼。
“晓阳来啦!周末还起这么早,辛苦你了!”黄爸爸看到詹晓阳,脸上露出淳朴的笑容。黄朝彬也笑着朝詹晓阳点点头。
“应该的。”詹晓阳说着,将手里的鞋袋递过去,“黄叔,陈舅,没什么好带的,给您二位拿了两双鞋,走路穿着舒服点。”
黄爸爸一看,连忙摆手推辞:“哎呀!晓阳!你这孩子!又拿东西!这怎么好意思!”
陈舅也在一旁憨厚地笑着摇头。
这时,黄朝彬插话道:“爸,陈舅,晓阳哥一片心意,你们就收下吧!这鞋穿着确实舒服!”
有了儿子帮腔,黄爸爸这才半推半就地接过鞋子,嘴里还念叨着:“老是让你破费……这多不好意思……”
陈舅也感激地接过鞋子。
黄爸爸招呼陈舅去给其他摊点送货,陈舅便先开车走了。黄爸爸对詹晓阳和黄朝彬说:“走,忙了一早上,还没吃东西,桥下吃碗粿条汤去。”
三人来到市场桥下那家热气腾腾的早餐摊,找了张靠里的小方桌坐下。黄爸爸熟练地点了三碗招牌粿条汤,外加一碟油炸鬼(油条)。
等待的功夫,黄爸爸像往常一样,从怀里掏出一个厚厚的、用旧报纸仔细包好的信封,递给詹晓阳:“晓阳,这是这周的货款,你点点数。”
詹晓阳接过信封,入手沉甸甸的。他看也没看,直接揣进了外套的内兜里。
黄爸爸点点头,喝了口热茶,随口说起生意:“最近天气暖了,生鹅长得快,进价稍微涨了点。不过还好,你年前定的利润空间够大,这点涨幅还能消化,对咱们零售价影响不大。”
詹晓阳认真地听着,回应道:“嗯,黄叔您多费心盯着行情。价格有变动随时告诉我,咱们好及时调整。市场这东西,瞬息万变。”
“我晓得。”黄爸爸应着,沉默了片刻,脸上忽然泛起一种难以抑制的、混合着自豪、激动和感慨的神情。
他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对詹晓阳说:“晓阳,有件事……想跟你说说。”
詹晓阳见黄爸爸神色郑重,也坐直了身子:“黄叔,您说。”
黄爸爸搓了搓粗糙的手掌,眼神里闪着光:“下个月……我跟你婶子商量好了,准备把老家那住了快三十年的老房子扒了,起一座新的楼房!”
听到这话,詹晓阳心里微微一动,随即由衷地感到高兴。在潮汕农村,起新楼房是件大事,是家庭兴旺、生活改善的最直接体现。
他立刻笑着祝贺:“真的?黄叔!这可是大好事啊!恭喜恭喜!起了新楼,朝彬将来娶媳妇也更有底气了!”
黄朝彬在一旁听着,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嘿嘿笑了。
黄爸爸脸上笑开了花,但随即神色又变得无比感慨,他伸手用力拍了拍詹晓阳的肩膀,声音有些哽咽:“晓阳啊……说起这事,黄叔……黄叔得好好谢谢你!”
詹晓阳连忙说:“黄叔,您这话说的……谢我什么呀?”
“谢你什么?”黄爸爸情绪有些激动,“要不是你去年年底找到我,带我做这狮头鹅的生意,给了我这条又稳当又赚钱的路子,我黄老三这辈子,想都不敢想能这么快就攒够钱起新楼啊!”
他掰着手指头算给詹晓阳听:“以前光靠养鹅再搞点其他副业,刨去一家老小的开销,一年到头能落下几个钱?紧巴巴的。可从去年年底跟你合作到现在,这才几个月?这狮头鹅的生意,加上你介绍的这些零散客户,挣的钱,比我之前几年挣得都多!实实在在的!这起楼的钱,大头就是从这儿来的!”
黄爸爸越说越动情:“晓阳,你还只是个学生娃啊!就有这么大的本事,这么好的心肠,带着我们这些老家伙挣钱!黄叔我心里……真是……都不知道说啥好了!”说着,他眼圈都有些发红,赶紧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掩饰自己的激动。
詹晓阳被黄爸爸这番真挚的话语说得心里暖融融的,又有些不好意思。他诚恳地说:“黄叔,您可千万别这么说。咱们是互相成就。您提供的鹅肉质量好,价格公道,守信用,我才能把生意做开。这是咱们共同的运气,也是您和黄婶勤劳肯干应得的。看到您家日子越过越好,我也打心眼里高兴。”
他顿了顿,用了一种超越年龄的、带着些许看透世事的平和语气接着说:“黄叔,这世间的事,讲究个缘分和运数。咱们能碰在一起合作,是缘分;这生意能做起来,是咱们共同努力的运数。您能把日子过红火,是您一家人的福气。”
黄爸爸听着詹晓阳这番通透豁达的话,看着眼前这个面容还带着稚气,但眼神和谈吐却沉稳得像个历经世事的中年人一样的少年,心中震撼不已。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满是皱纹的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和由衷的赞赏:“晓阳啊……你这话……说得在理,也说得……唉,黄叔活了大半辈子,都没你想得这么明白!你这孩子……将来不得了!不得了哇!”
黄朝彬在一旁,听着父亲和詹晓阳的对话,看着父亲对詹晓阳那种发自内心的感激和敬佩,再对比詹晓阳从容不迫、句句在理的回答,心里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自己这个同学,已经远远走在了前面,达到了一个他需要仰望的高度。那种差距,不仅仅是赚钱的能力,更是一种眼界、胸襟和为人处世的智慧。
这时,三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粿条汤端了上来,打断了略显沉重的气氛。
“来来来,吃粉!趁热吃!”黄爸爸招呼着,情绪也平复了许多。
三人拿起筷子,稀里呼噜地吃了起来。热汤下肚,浑身都暖和了。饭桌上,话题转向了起新房的具体规划,黄爸爸兴致勃勃地说着打算盖几层,用什么材料,请哪个施工队,言语间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詹晓阳和黄朝彬认真地听着,不时提出一些建议。早餐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