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诺贝尔和平奖(1 / 2)

北欧的深秋,奥斯陆市政厅被肃穆与星光笼罩。鎏金浮雕与巨幅壁画在灯光下流淌着历史的厚重感,来自全球的政要名流、学界泰斗、王室成员齐聚于此,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神圣的庄重。

今夜,是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

当颁奖委员会主席,一位白发苍苍、面容慈祥的挪威前首相,用沉稳而充满力量的声音念出那个名字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所有镜头都聚焦到了那个位于前排的身影上。

“……他,以超越国界与商业利益的远见,将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带给世界,从根本上消弭了因资源争夺而引发的冲突之火种;他,通过遍布全球的慈善网络,将教育与医疗的光明播撒至最偏远的角落,赋予了无数人改变命运的力量与尊严;他,以非凡的勇气探索人类文明的源头与归宿,致力于守护与传承我们共同的知识与精神财富……他将科技的力量与人文的关怀融为一体,为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指明了一条通往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潜在路径。因此,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决定,将本年度的和平奖,授予——林见鹿先生!”

聚光灯下,林见鹿缓缓起身。他穿着一身合体的深色中山装,身形挺拔,面容比数年前更显清癯,眼神却如同沉静的深海,蕴含着难以测度的力量与智慧。他没有显露出过多的激动,只是平静地整理了一下衣襟,在无数道或钦佩、或好奇、或审视的目光中,步履沉稳地走向那个举世瞩目的演讲台。

这一刻,通过卫星信号,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黄土高原,考古工地的临时指挥部里,孙教授和队员们挤在一台老旧的电视机前,看到林见鹿上台,爆发出了一阵欢呼。孙教授眼眶湿润,喃喃道:“实至名归,实至名归啊……”

渝州市委大楼,苏晚晴在繁忙的会议间隙,通过办公室的屏幕看到了这一幕。她嘴角泛起一丝温柔而骄傲的笑意,但随即眼神又落在了桌上那份关于“天柱”能源网关键节点选址的紧急报告上,笑容里掺杂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这份荣誉属于他,而真正的战斗,就在她的脚下。

非洲,“神之泪湖”项目点的临时营地,赵昊刚指挥团队将最新一批监测设备架设到位,就在平板电脑上看到了直播。他咧嘴一笑,用力拍了拍身边一个本地工人的肩膀:“瞧见没!那是我哥们儿!牛逼不?”那工人虽然不太明白“诺贝尔”具体是啥,但看着赵昊兴奋的样子,也跟着憨厚地笑了起来,竖起了大拇指。

书院地下,“太初”实验室。陈默面前悬浮着十几个疯狂演算着的数据流,他瞥了一眼旁边副屏上的颁奖直播,撇了撇嘴,嘟囔道:“啧,和平奖……还不如发个‘最佳脑洞开拓奖’实在。”但他敲击虚拟键盘的手指,却莫名地轻快了几分。

而在地球另一端的某些秘密会议室里,一些曾与林见鹿为敌,或仍在暗中觊觎“书院”秘密的人,看着屏幕上那个接受全世界赞誉的身影,心情复杂。雷克斯·米勒端着一杯威士忌,对屏幕举了举杯,低声自语:“你赢了,赢得彻彻底底。”让·德维尔则在自己的书房里,微微颔首,仿佛在向一种更高级别的秩序致敬。

奥斯陆市政厅,林见鹿已经站在了演讲台后。他目光扫过台下济济一堂的嘉宾,看到了许多熟悉或陌生的面孔。他轻轻调整了一下话筒,没有准备演讲稿,声音通过扩音器,清晰地传遍整个大厅,也传向了世界:

“尊敬的主席先生,各位委员,女士们,先生们。”

“站在这里,接受这份承载着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先生和平理想的至高荣誉,我深感荣幸,也倍感沉重。”

他的开场白平静而有力,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能源、教育、文明传承……委员会列举的这些贡献,并非我一人之功。它们属于无数默默奉献的研究者,属于奔波在荒野与贫瘠之地的慈善工作者,属于那些在故纸堆与黄土下,孜孜不倦探寻历史真相的考古学家。这份荣誉,是属于他们的。”他微微鞠躬,台下再次响起掌声。

“有人曾说,我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一位幸运的科学家。”林见鹿抬起头,目光变得深邃而悠远,“但我想说,无论是商业的成功,还是科技的突破,若不能服务于一个更宏大、更根本的目标,其意义终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