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新芽与旧根(2 / 2)

而在“昆仑”平台的核心算法架构部, 一个名叫阿赫迈特的、来自中亚的十五岁数学天才,正用一种融合了古老伊斯兰几何智慧与现代深度学习的全新算法,优化着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调度模型,使其效率提升了惊人的七个百分点。

在负责“灵犀”oS人机交互迭代的团队里, 一个患有轻微阿斯伯格综合征、却对情感模式识别有独特天赋的十四岁女孩苏珊,正在设计一种能更精准理解科研人员“潜层需求”和“思维阻塞点”的AI助手原型……

这些少年少女,如同一点点星火,在见鹿科技庞大的研发体系中,照亮了一些被惯性思维忽略的角落,解决着一些困扰资深科学家许久的“小”问题。而这些“小”问题的突破,正涓涓细流般汇聚,为“金乌”这艘巨舰突破重重险阻,提供着意想不到的推力。

林见鹿在沈渊的陪同下,悄然巡视着这些“深蓝少年班”的项目进展。他没有打扰那些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年轻人,只是静静地看着,听着负责导师的介绍。

“陈星衍那个拓扑湍流模型,虽然还不成熟,但确实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陆博士团队已经受到启发,开始重新审视磁场控制策略了。”沈渊低声汇报,语气中带着一丝难得的惊叹,“还有林小雨的自修复材料,如果能够稳定实现,价值不可估量。”

林见鹿的目光落在正对着屏幕冥思苦想的陈星衍身上,那乱蓬蓬的头发和专注的眼神,让他仿佛看到了多年前那个在母亲气象站里,对着复杂天气图废寝忘食的自己。

“我记得,星衍刚来的时候,因为不喜欢穿鞋在实验室乱跑,还被安保追过。”林见鹿嘴角泛起一丝微不可查的笑意。

“是有这么回事。”沈渊也难得地笑了笑,“但现在,没人敢把他当孩子看了。”

“传承……”林见鹿轻声自语,他想起了顾老关于“星海与尘埃”的教诲。这些少年,就是见鹿科技,乃至中国科技未来的“根”。他们思维里没有被条条框框束缚的灵动与勇敢,正是突破现有认知边界的希望所在。

就在这时,林见鹿的神经束连接接收到一条来自“灵犀”核心的、标记为“溯源突破”的紧急信息。信息来源于“深蓝少年班”另一个小组——一个由几位对古文字和密码学有狂热兴趣的少年组成的“文明信息解码小组”。

这条信息的内容,让林见鹿和沈渊的脸色瞬间大变!

小组在尝试用他们自己开发的、融合了神经网络与符号逻辑的混合算法,破译埃琳娜从“摇篮”坐标关联信息中提取出的那些神秘远古符号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他们并非完全破译了内容,而是发现了一个被所有人忽略的、隐藏在符号结构本身中的“分层加密”机制!

初步剥离最外层(此前埃琳娜破译的警示信息层)后,他们捕捉到了更深一层、极其微弱的信息残留。其信息编码方式,与索恩“芬布尔之冬”基地泄露出的部分能量调控指令的底层逻辑,存在高度同源性!

这意味着,“摇篮”计划与“芬布尔之冬”项目,在源头技术上,很可能共享同一个极其古老的、远超现代文明的科技体系!

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少年们从这同源的深层信息中,解读出了一个不断重复的、仿佛带着无尽恐慌的核心词汇——

“……看守者……已失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