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鹿,这么急,出什么事了?”王老揉了揉眼睛问道。
林见鹿转过身,脸上带着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混合着兴奋和不确定的神情,他举起那本《天工开物》:
“王老,李博,我们可能……找到了一条新路!一条老祖宗指给我们的路!”
他快速地将自己刚才在图书馆的“顿悟”讲述了一遍,结合白板上的草图:
“对于气体提纯,我们能不能跳出‘吸附’和‘催化转化’的框框?借鉴‘升华’和‘百炼’的思想,设计一种**超高频脉冲能量场**,利用不同杂质分子与目标气体分子在特定能量场下的**振动频率响应差异**,或者说‘共鸣’差异,让杂质分子吸收特定能量后变得‘活跃’,更容易被后续的物理筛分(比如特定孔径的分子筛膜)捕获移除?这相当于用能量场给气体分子‘过筛子’,而不是用化学药剂去‘抓’!”
王老听着,起初眉头紧锁,觉得有些天方夜谭,但随着林见鹿的描述,他浑浊的眼睛里渐渐迸发出精光!作为气体领域的老兵,他太清楚现有技术的局限了。林见鹿这个想法,虽然听起来玄乎,但原理上……似乎真的存在可能性!这完全是一个从未有人尝试过的全新维度!
“还有光刻胶!”林见鹿又转向李静,指着白板上另一个草图,“我们合成树脂,总是无法控制链结构的完美规整度。能不能也引入‘百炼’的思想?不是在反应釜里静态反应,而是设计一种**动态剪切流场反应器**?让聚合反应在强烈的、可控的物理剪切力场中进行,利用机械力**诱导**分子链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向和顺序排列生长,‘锻造’出结构更完美、缺陷更少的聚合物?就像打铁一样,千锤百炼,才能打出好钢!”
李静张大了嘴巴,彻底愣住了。这个思路,完全颠覆了她所受的现代高分子化学教育!但仔细一想,自然界中很多生物高分子(如蜘蛛丝)之所以拥有惊人的性能,其形成过程往往就伴随着复杂的物理场和自组装过程!这……这或许真的是一条通往更高性能光刻胶的“野路子”!
“这……这能行吗?”李静的声音带着颤抖,既是怀疑,更是巨大的兴奋。
“我不知道!”林见鹿坦诚地摇头,眼神却无比炽热,“但这是我们之前成百上千次失败都未曾尝试过的方向!老祖宗能用最朴素的物理方法创造出灿烂的文明,我们拥有现代科技加持,为什么不能把这种智慧发扬光大,用到最尖端的材料领域?”
他用力一拍白板:“干不干?!”
王老和李静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那种久违的、属于探索者的光芒和冒险的冲动。
“干!”王老斩钉截铁,“大不了再失败一千次!但这路子,值得一试!”
“我也干!”李静用力点头,感觉浑身的血液都热了起来,“我马上组织人手,开始设计动态剪切流场反应器的原型!”
实验室里,原本沉闷的空气仿佛被注入了高压氧气,瞬间重新燃烧起来!几个熬夜的年轻研究员也围了过来,听着这匪夷所思却又让人热血沸腾的新思路,兴奋地议论着。
林见鹿看着重新焕发活力的团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基于古籍启发的大胆设想,距离成功还有十万八千里,前面注定是更多的坎坷和未知。
但至少,他们找到了一把可能打开新世界大门的、不一样的钥匙。这把钥匙,源自《天工开物》,源自古老的东方智慧。
当团队沉浸在新的研究方向带来的兴奋中时,林见鹿的手机震动了一下。他低头看去,是沈渊发来的一条简短信息:
“林总,监测到环星和水果近期与几家顶级材料供应商接触频繁,似乎在酝酿新一轮的供应链限制。留给我们的时间,可能不多了。”
林见鹿眼神一凛,刚刚松缓的神经再次绷紧。
新的思路刚刚萌芽,而对手的绞索,似乎正在悄然收紧……这场与时间和巨头赛跑的生死竞赛,进入了更加惊心动魄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