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总,我很感激您和‘见鹿资本’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给予的支持。没有您当时的点拨和资源,我们走不到今天。”张一鸣的语气十分诚恳,“但现在的情况……对方给出的条件确实非常优厚,而且承诺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扩张。团队里也有一些声音,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林见鹿安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不悦或者意外的表情。他给张一鸣倒了杯水,语气平和地问道:“一鸣,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讨论的关于算法‘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的问题吗?”
张一鸣愣了一下,点了点头。
“那家基金承诺帮你快速扩张,他们追求的扩张,是什么样的扩张?”林见鹿的目光仿佛能穿透人心,“是依靠补贴和轰炸式广告,短期内拉高用户数字?还是沉下心来,继续打磨你的算法内核,优化用户体验,构建健康的内容生态,实现有机的、可持续的增长?”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资本是双刃剑。过于激进、追求短期回报的资本,可能会迫使你为了漂亮的增长数据,去妥协你算法的长期优化目标,甚至可能为了吸引眼球,在内容审核上放松标准。那样换来的‘成功’,是你真正想要的吗?那样的平台,最终会变成你理想中的‘智慧花园’,还是你曾经担忧的‘垃圾场’?”
这番话,如同重锤,敲打在张一鸣的心上。他瞬间惊出了一身冷汗!是啊,那家美元基金风格激进是出了名的,他们追求的是快速退出和高额回报。如果接受了他们的投资,自己还能否保持对算法价值观和内容质量的坚持?会不会在资本的裹挟下,背离初心?
林见鹿看着他变幻不定的神色,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他缓和了语气,说道:“‘见鹿资本’投资你们,看中的是你和你的团队对技术的执着,以及你们所选择的这条艰难但正确的长期路径。我们愿意陪伴你们成长,给予你们足够的耐心和战略支持。如果你选择接受其他机构的投资,我们尊重你的决定,可转债我们会按约定处理。但如果你愿意继续与我们同行……”
林见鹿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坚定地看着张一鸣:“‘见鹿资本’愿意领投你们的正式A轮融资。估值,我们可以按照一个合理的、反映你们真实进展和未来潜力的水平来定,虽然可能比不上那家美元基金的报价,但我会给予你们最大的自主权和战略协同支持。并且,我可以承诺,‘灵犀生态’会向‘今日头条’开放更高级别的系统接口,共同探索信息流与智能设备场景的深度融合。”
他没有用更高的价格去竞争,而是用了更懂创业者内心的“理解”、“耐心”和“战略协同”作为筹码。这恰恰击中了张一鸣内心最深处的需求——他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金主,更是一个能理解他长远愿景、并愿意与他共同构筑未来的战略伙伴。
张一鸣沉默了足足一分钟,内心经历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他抬起头,眼神重新变得清澈而坚定:
“林总,我明白了。谢谢您的提醒。相比于短期的估值和扩张速度,我更看重平台的长期健康和我们最初的技术理想。我选择接受‘见鹿资本’的A轮投资。希望我们能够一起,打造出一个真正有价值、有温度的信息平台!”
就这样,在字节跳动创立初期、面临第一个重大资本抉择的十字路口,林见鹿凭借其超越单纯财务计算的战略眼光和对创业者内心的深刻理解,成功地完成了关键性的投资介入,以并非最高的价格,拿下了这家未来巨头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股权。
这次投资,不仅仅是财务上的成功押注,更是“见鹿资本”生态布局中,在“信息流”与“内容分发”这一关键节点上,落下的一枚极具分量的棋子。潜龙的资本触角,已然深入到了未来数字生活的各个核心领域,其构筑的护城河,正在变得愈发宽广与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