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苏晚晴的助力(2 / 2)

“李司长,您好!我是林见鹿。”林见鹿连忙上前一步,恭敬地与李司长握手。

“坐,都坐,别拘束。”李司长随意地坐下,目光扫过桌面上林见鹿带来的那份薄薄的汇报提纲,“你们那个‘灵犀OS’,还有搞的那个联盟,动静不小啊。连我这老头子都听说了,敢对环星说不,有胆色。”

寒暄几句后,李司长便直接切入正题:“小林,闲话不多说。我今天来,就是想听听看,你们搞的这个东西,除了技术上的那点‘新意’,对我们国家整个信息产业,到底有什么实实在在的价值?现在各种概念很多,但最后能落地、能形成竞争力的,不多。”

这个问题,正在林见鹿的准备之中。他深吸一口气,摒弃了所有华丽的辞藻,开始用最平实、最逻辑清晰的语言进行阐述。

他从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态垄断带来的弊端谈起,分析了万物互联时代对底层操作系统提出的新要求——异构算力协同、确定性时延、安全保障、生态开放。然后,他详细解释了“灵犀OS”微内核架构和RSACL调度器如何从底层满足这些要求,并强调了其开源策略对于吸引全球开发者、避免技术“黑箱”的重要性。

接着,他重点汇报了“华夏数字联盟”的运作机制。“我们不是要另起炉灶,搞重复建设,而是希望通过联盟,将国内散落在各家厂商的研发力量和市场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拳头。”他举例说明了联盟在共同定义接口标准、共享非核心专利、联合攻关关键难题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初步成效。

“比如在设备互联协议上,我们联盟内部已经统一了标准,这意味着一家厂商开发的智能家居设备,可以无缝接入另一家厂商的手机和平板,用户体验得到极大提升,也避免了用户被单一品牌绑定的困境。这种协同效应,是单打独斗无法实现的。”

李司长听得非常专注,不时插话提问,问题都极其刁钻和实际:

“你们这个调度器,在极端负载下的稳定性数据有吗?”

“开源后,如何保证核心架构演进的主导权不旁落?”

“联盟内部,华为、米家这些竞争对手,利益如何平衡?能持久吗?”

“如果环星利用其生态优势,对你们进行打压,你们有什么应对策略?”

林见鹿一一作答,数据翔实,思路清晰,既不回避困难,也展现了充分的思考和准备。周薇和陈默准备的辅助材料,在关键数据支撑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苏晚晴在一旁安静地斟茶,偶尔在林见鹿某个表述不够精准时,会巧妙地用更符合政策语境的话语补充一两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整个会谈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最后,李司长靠在椅背上,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不错,年轻人。”他赞许地点点头,“思路很清晰,不是空中楼阁,有技术底气,也有产业思维。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份开放的心态和整合资源的意识。我们国家在基础软件领域,缺的不是一两个天才,缺的是能把大家组织起来、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的平台和机制。你们这个联盟,有点这个意思。”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郑重起来:“你们遇到的困难,比如标准推广、研发资源分散的问题,部里也一直在关注和研究。后续,可以让相关处室和你们保持沟通。有什么具体的、需要协调的困难,可以通过正规渠道反映上来。”

虽然没有做出任何具体的承诺,但这番表态,已经意味着“灵犀”和“华夏数字联盟”正式进入了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视野,获得了初步的认可!这无疑是一张极其宝贵的“通行证”和“护身符”。

会谈结束后,李司长先行离开。包间里只剩下林见鹿和苏晚晴。

“表现很好。”苏晚晴微笑着看向林见鹿,眼中带着欣赏,“李司长很少这么明确地表示肯定。”

“晚晴学姐,这次真的多亏了你。”林见鹿真诚地道谢,“没有你的引荐和刚才的提醒,我不可能应对得这么顺利。”

“举手之劳。”苏晚晴摆摆手,语气淡然,“关键是你们自己确实做出了成绩,有了被认可的资本。我只不过是在合适的时候,帮忙推开了一扇门而已。”

她端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目光望向窗外摇曳的竹影,语气变得有些悠远:“见鹿,这条路很长,也很险。今天只是一个开始。以后,你会遇到更多形形色色的人,更多复杂的局面。记住,无论走多远,技术是你的根,初心是你的锚。”

林见鹿郑重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苏晚晴的这次助力,不仅仅是引荐了一位领导,更是为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更为宏大的视野和格局。潜龙的航程,从此不再仅仅局限于商业的海洋,更与家国产业的命运紧密相连。这份助力,价值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