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见鹿耐着性子,应付着亲戚们热情却有些不得要领的询问。林父林母则忙前忙后地端茶倒水,脸上始终挂着自豪的笑容,仿佛年轻了十岁。
然后是父母单位的老同事、老街坊,甚至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林见鹿根本不认识的“叔叔阿姨”,也借着拜年的由头过来串门,目的无非是想亲眼看看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沾沾“文气”和“才气”。林家那套老旧的单元房里,一时间宾客盈门,欢声笑语不断。
大年初一,按照本地习俗,林见鹿跟着父母去给几位重要的长辈拜年。走到哪里,他几乎都成了焦点。
在一位德高望重的退休老校长家里,老人家拉着林见鹿的手,仔细看了电视台的报道重播,连连赞叹:“好啊!学理工的,文采也这么好!这才是全面发展!是我们县教育成功的典范!”
在一位远房叔公家,那位叔公以前总觉得林家小子性格太闷,不成器,如今却拍着林父的肩膀,由衷地说:“老林,你有福气啊!见鹿这是潜龙出渊,一飞冲天啊!”
甚至连县里一位主管文教卫的副县长,也不知从哪儿听到了消息,在一次团拜会上特意走到林父面前(林父作为机械厂的技术骨干也被邀请),亲切地握手,勉励道:“林工,培养了一个好儿子啊!是我们县的骄傲!年轻人有想法,有闯劲,我们都要支持!”
这种来自官方和民间的一致赞誉,让林父林母有些晕晕乎乎,仿佛置身于一个不真实的梦境之中。他们一辈子安分守己,何曾受过如此多的关注和尊重?而这一切,都源于他们那个曾经让他们无比担忧的儿子。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名人”待遇,林见鹿内心却异常平静,甚至有些疏离。他清楚地知道,这些喧嚣和赞誉,大多是基于对“成功”表象的肤浅追捧,而非对他所从事事业的真正理解。他更享受的,其实是除夕夜家里那一顿温馨的年夜饭,是母亲包的、带着独特家乡味道的饺子,是饭后与父亲坐在阳台上,看着窗外零星的烟花,聊着一些不着边际的家常。
“爸,妈,”年夜饭桌上,林见鹿举起饮料杯,真诚地看着父母,“谢谢你们。外面的热闹都是虚的,咱们一家人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才是最重要的。”
林母眼眶又红了,连连点头:“对,对,平安健康最重要!”
林父也重重地点头,喝了一口白酒,脸上泛着红光:“鹿鹿说得对!咱们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比什么都强!”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春节假期还没过完,一些更实际的“麻烦”也开始找上门来。有本地的小企业主托关系找来,希望能“投资”林见鹿的项目;有自称是市里招商局的干部,询问他是否有意愿回乡创业,承诺各种优惠政策;甚至还有媒人上门,说要给他介绍对象,对方据说是县里某局长的千金……
这些纷至沓来的关注与诱惑,并未让林见鹿迷失。他客气而坚定地回绝了所有不明就里的“投资”和牵线,对于招商局的邀请,也只是表示会考虑,并未做出任何承诺。他深知,自己的根和未来,在更广阔的世界,在那条名为“灵犀”的艰难却正确的道路上。
春节假期结束,林见鹿告别了依依不舍的父母,再次踏上返校的路途。车子驶出小县城,将那些喧嚣与浮名远远抛在身后。他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熟悉的北方冬景,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专注。
潜龙返乡,虽享尽荣光,却并未沉溺于浅滩的喧哗。短暂的休憩与亲情的滋养,只是为了积蓄力量,再次潜入那片属于他的、更深邃广阔的海洋,去迎接下一场更为壮阔的风浪。他的锋芒,已初露于故乡的小城,而他的征途,依旧是那片名为未来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