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进一步阐述:“想象一下,一个学生开发者,利用我们的工具,花几周时间开发出一款有趣的小游戏,上传到应用商店,可能就能获得成千上万用户的下载,甚至带来可观的收入。这种可能性,将极大地激发创造力。”
梁工听得入了神,他推了推眼镜,追问道:“很宏大的构想。但是,林同学,这里有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没有用户,开发者不愿意来;没有应用,用户不愿意用。你们打算如何破解这个开局难题?”
这个问题极其尖锐,直指生态启动的核心困境。
林见鹿似乎早有准备,他从容答道:“我们计划分三步走,螺旋式上升。”
“**第一步,工具先行,吸引极客。** 我们先发布易用且强大的开发工具和模拟器,免费提供给全球的技术爱好者和开发者。凭借我们Deo所展现的技术吸引力,以及清晰的开发文档,先吸引一批对新技术敏感的早期开发者(early adopters)和极客社区。他们不一定是为盈利,更多的是出于兴趣和技术探索。”
“**第二步,捆绑预装,获取种子用户。** 通过与科峰这类厂商的合作,将‘灵犀OS’(或深度定制UI)预装到手机中。这些手机的用户,就是我们最初的种子用户。虽然数量可能不多,但足够为早期开发者提供一个真实的测试环境和初步的用户反馈。”
“**第三步,爆款应用,引爆生态。** 在拥有了一定数量的种子用户和早期开发者后,我们会重点扶持和推广一些高质量的‘杀手级应用’(Killer App)。可能是一款独特的游戏,一个高效的办公工具,或者一个创新的社交应用。只要出现一个爆款,就能极大地提升‘灵犀OS’的吸引力和口碑,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开发者涌入,从而彻底盘活整个生态。”
这个“工具-用户-爆款”的三步走战略,逻辑清晰,步骤可行,显示出了林见鹿对生态构建规律的深刻理解,绝非纸上谈兵。
梁工眼中赞赏的神色越来越浓。他沉吟片刻,又提出了一个更具体的问题:“那么,在你们构想的生态中,华为,或者像华为这样的公司,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林见鹿看着梁工,目光坦诚而富有远见:“华为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全球化的市场渠道。在‘灵犀’生态的构建中,华为可以扮演多重角色。”
“可以是**战略投资者**,为我们提供资金和背书,加速生态布局;”
“可以是**技术合作伙伴**,在底层通信协议、芯片优化、功耗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度协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硬件平台;”
“也可以是**生态共建者**,利用华为的渠道和影响力,帮助‘灵犀’应用商店和优秀应用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尤其是海外市场。”
“我们坚信,”林见鹿最后总结道,“‘灵犀’的开放生态与华为的硬件和通信能力相结合,将有机会打造出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移动体验,共同定义下一个十年。”
整个交流过程,林见鹿主导节奏,逻辑严密,视野开阔,将“生态”这个宏大的概念,阐述得既有高度,又具可操作性。赵昊和陈默在一旁补充细节,团队配合默契。
梁工全程极少打断,只是专注地聆听,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几句。会谈结束时,他合上笔记本,站起身,向林见鹿伸出了手。
“林同学,非常感谢你和你的团队。这次交流,让我对‘灵犀’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他的语气带着由衷的赞叹,“你们对移动生态的理解和构建思路,非常具有前瞻性,甚至超越了我们内部的一些讨论。我会将今天交流的详细情况,完整地向余总和部门汇报。”
他没有做出任何承诺,但这番话本身,已经是对“灵犀”团队最高的褒奖。
送走梁工一行,赵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像是打完了一场硬仗,但浑身充满了力量。“老林,你刚才讲得太好了!生态!应用商店!三步走!我看梁工都被镇住了!”
林见鹿望着窗外,目光悠远:“这只是理念的阐述。真正的挑战,在于将理念变为现实。华为的渠道,我们必须要靠自己的实力去争取。”
首次与华为代表的正式会晤,成功地将“灵犀”的格局从“技术产品”提升到了“生态系统”的层面。这不仅赢得了对方的尊重,更为自己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窗户。潜龙之吟,已不再局限于技术细节,开始触及产业发展的核心规律,其声虽微,其意已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