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并非什么内力外放。”林见鹿解释道,“其原理,可以粗略理解为一种**高频振荡波的定向传导**。通过特定的肌肉协同收缩与放松,在指尖极小的接触面积(虽然是隔空,但力量最初源于身体)上,瞬间产生一个极高频率的机械振动。这个振动通过空气介质传播,当其频率与一定距离外靶子的固有频率接近或形成某种耦合时,就能引起靶子的共振,从而观察到颤动。”
他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就像用力敲击一个钟,钟会响。我不过是找到了一种更高效、更隐蔽的‘敲击’方式。这需要对自身肌肉控制达到极其精微的程度,以及对振动频率、距离、介质等因素有敏锐的感知和计算。这,就是‘优化’后的结果。”
一番解释,虽然依旧深奥,但至少给出了一个看似可行的物理模型,将众人从“玄学”的迷茫拉回到了“科学”可探讨的领域。
厅堂内顿时陷入了激烈的争论。
“这……这太不可思议了!但如果真能如此,岂不是意味着传统武术中的很多‘绝技’,都可以用科学方法重现甚至优化?”一位相对开明的老拳师喃喃道。
“哼!牵强附会!武术的奥义在于心法,在于意境,在于多年的气血打磨!岂是冷冰冰的数据能够衡量?”另一位保守派老者连连摇头。
“我觉得林先生说得有道理!我们门派有些发力技巧,老师傅总说‘只可意会’,我们练了十几年都不得要领,如果能用科学方法分析清楚,那徒弟们不就容易学了吗?”一位年轻些的教练兴奋地说道。
“那还要我们这些师父干什么?直接看机器数据不就得了?”中年武师愤愤不平。
“师父的作用在于引导和纠正,而不是故弄玄虚。”林见鹿适时回应,“科学工具是辅助,如同工匠有了更精密的尺子和机床,可以做出更完美的作品,但工匠本身的经验和创意依然不可或缺。”
争论越来越激烈,支持和反对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李主席看着这前所未有的场面,心中亦是心潮澎湃。他意识到,这个年轻人的到来,可能将在本地武术界掀起一场巨大的思想风暴。
“各位,请安静一下。”李主席提高了声音,压下争论,“林先生今日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武术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无论我们是否完全认同,这种敢于探索、勇于打破常规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和思考的。”
他看向林见鹿,语气诚挚:“林先生,感谢您今天的分享,让我们受益匪浅。不知您是否愿意,在合适的时候,为我们协会的年轻教练和优秀弟子,做一些更深入的讲解或指导?当然,是以您这种……独特的科学视角。”
这等于是在向林见鹿抛出合作的橄榄枝,承认了他这套“科学国术”理念的价值。
林见鹿略一沉吟,没有立刻答应,也没有拒绝:“李主席,交流可以。但我需要说明,我的主要精力并不在此。我的研究也尚在探索阶段,不成体系。如果只是偶尔的探讨,我可以参与。”
他表明了态度:可以接触,但不会将主要精力投入武术界。
李主席有些遗憾,但也理解,像林见鹿这样的人物,必然志存高远。他连忙道:“足够了,足够了!偶尔的指点,就足以让我们茅塞顿开!”
交流会最终在这种激烈争论与初步认可交织的复杂氛围中结束。林见鹿在一众武术界人士复杂目光的注视下,从容离去。
他知道,今日种下的这颗“科学国术”的种子,或许会遭遇风雨,或许会缓慢生长,但它已经破土。这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眼前的麻烦,更是他运用逆天悟性,尝试优化人类自身能力这一庞大课题的一次小小的分支实验。
潜龙之影,已不再局限于商业与科技之渊,其智慧的光芒,开始投射到更广阔的、关乎人类身体潜能开发的领域。这一次的“交流”,引发的争论才刚刚开始,其深远影响,将在未来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