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有些失笑地摇了摇头,向后靠在了宽大的椅背上。他抬手揉了揉眉心,心里又是好笑又是感慨。
“这销售部……还真是‘惊喜’不断啊。刚一来,就配备了这么一位……‘重量级’的助理。” 他当然明白,在很多公司的销售部门,尤其是高层,配备形象好、气质佳、沟通能力强的助理是常态,有助于商务接待和形象展示。
但像孙欣这样,将专业能力与近乎完美的外在条件结合得如此之好的,也确实罕见。
“陈裕年……这又是你安排的一步棋吗?用这样一个助理在我身边,是为了方便‘照顾’我,还是……别有用心地‘监视’我?” 职业的警觉性让他本能地产生了一丝疑虑。
但无论如何,孙欣的出现,无疑让他对这全新的、充满变数的销售总监生涯,又增添了一份复杂而微妙的期待与警惕。
他望着窗外车水马龙的城市,嘴角勾起一抹意味不明的弧度。看来,这场突如其来的调任,远比他想象中要更加“丰富多彩”。未来的日子,注定不会平静了。
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光洁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办公室内一片寂静,只有李想指尖无意识敲击红木桌面的轻微声响。
孙助理带来的那阵短暂眩晕感已然过去,他的大脑迅速切换到工作模式,开始冷静地剖析自己面临的局面。
他回想起刚才早会时的场景。台下那些销售精英们的目光——好奇、审视、淡漠,甚至夹杂着几丝不易察觉的轻蔑和不以为然。
他清晰地捕捉到了那种情绪:“一个搞技术的,懂什么叫销售吗?凭什么空降过来当我们的头儿?” 这种质疑,无声却尖锐,弥漫在空气里。
李想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近乎自嘲的弧度。他心知肚明,这种反应再正常不过。
销售部是公司的前线,业绩为王,这里崇尚的是狼性、是拼杀、是实打实的合同和回款。
他过往在技术部的辉煌履历,在这里,可能还不如一个基层销售员上个月的业绩提更有说服力。
“他们不服气,是必然的。” 他冷静地想道,眼神中没有任何气馁,反而燃起一丝挑战的兴奋。“但这恰恰说明,这个团队有血性,有傲气,不是一潭死水。这样的团队,一旦征服,爆发出的能量将是惊人的。”
他非常清楚,陈裕年把他放到这个位置上,绝不仅仅是“调虎离山”那么简单。这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如果他无法在销售部立足,甚至搞得一团糟,那么之前积累的所有威信都可能付诸东流,陈裕年或许正好借此机会将他彻底边缘化。
然而,李想并非毫无准备。他深知,作为一个空降的管理者,尤其是一个跨领域的管理者,短期内要想在专业能力上让这群销售老油条心服口服,几乎是不可能的。
硬要去比销售技巧、客户资源,那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是愚蠢的行为。
“管理的核心,从来不是事必躬亲,更不是在所有专业领域都比下属强。” 他的思路异常清晰。“管理的真谛,在于识人、用人、聚人。在于设定清晰的目标,建立公平的规则,激发团队的潜能,并为他们的成功扫清障碍、提供支持。”
他的优势在哪里?在于他多年技术管理岗位积累的系统化思维、数据分析能力、流程优化经验,以及更重要的是——大局观和理性决策能力。
销售部或许需要激情和冲劲,但一个健康、可持续的销售体系,更需要精细化的管理、科学的预测和高效的内部协同。而这些,正是他擅长的。
“不懂销售细节没关系,但我可以看懂报表,可以分析数据背后的逻辑,可以优化从线索到回款的整个流程。我可以为他们争取更好的资源,设计更合理的激励机制,打造一个更公平、更透明、更有战斗力的平台。”
想到这儿,李想的目光变得更加坚定。赢得民心,不能靠强压,更不能靠虚与委蛇的讨好。
“专业不足,管理来补。用真诚的为人处世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手段,一步步赢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这才是破局的关键。”
李想深吸一口气,心中已然有了清晰的行动纲领。他知道,这将是一场硬仗,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智慧。但他并不畏惧,反而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他拿起内线电话,按下了“1”键。电话很快被接起,传来孙欣那把甜美动人的嗓音:“李总,您好,请问有什么吩咐?”
“孙助理,麻烦你把销售部最近一年的业绩报表、主要客户清单、以及团队各成员的绩效评估资料,整理一份送到我办公室。谢谢。”他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沉稳和干练。
挂断电话,李想的目光投向窗外。挑战已然来临,而他,准备迎战。这场在销售部的博弈,不仅仅关乎职位,更关乎他能否在这场与陈裕年的暗斗中,站稳脚跟,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