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阿古斯恒星系(1 / 2)

南书房的烛火,在阿尔卡迪乌斯眼中,仿佛也映照着遥远星海的光芒。他早已不再仅仅是灰烬王国那位活了2300岁的老皇帝,在他漫长的生命中,宇宙的边界不断被拓宽,知识的疆域也早已超越了这颗名为埃瑞拉行星的疆土。

灰烬王国,并非孤悬于世。它所在的,是一个被统称为扭曲虚空”的浩瀚星域。而他们的家园,阿古斯恒星系,便是这片虚空中的一颗璀璨星辰。这些名字,听起来充满了奇幻色彩,但它们并非凭空捏造——据那些曾穿越星海的探险者与学者们带回的记载,这些称谓,源自一个遥远星系,一颗名为艾泽拉斯”的星球上智慧生命的命名。不知为何,这些名字流传了下来,成了这颗星系的标准称谓,仿佛冥冥中自有某种联系。

阿古斯星系,围绕着中央的恒星旋转,共包含七大行星。第一大行星,名为圣堂之城。这颗行星的构造,在宇宙中堪称奇观——它的公转一圈和自转一圈的速度,竟然被某种未知的力量精确地锁定,保持完全一致。就这样,圣堂之城一面永远面向那颗炽热的恒星,另一面则永远背对,沉入永恒的黑暗。

因为过于靠近恒星,面向恒星的一面,温度高达数千度,地表如同熔融的金属,岩浆河流奔腾不息,空气本身就是燃烧的等离子体。在这极端环境中,诞生了一种奇特的智慧生命——它们并非由碳基物质构成,而是纯粹的能量聚合体,以火焰的形式存在。它们有新陈代谢,会传宗接代,会延续后代,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它们被称为火焰生物,后来进化成了更为高级的能量文明生物。

这些燃烧的团块,拥有意识,能够交流,能够建造。它们自称为燃烧军团”。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场燃烧。它们身体中永恒的火焰,进行着能量的交接与转换,这就是它们的新陈代谢。一旦火焰熄灭,新陈代谢停止,它们便意味着死亡。因此,战斗与燃烧,既是它们生存的方式,也是它们文明的象征。圣堂之城的文明,就是建立在永恒燃烧的基础之上。

第二大行星,便是埃瑞拉,灰烬王国所在的母星。它同样离恒星较近,行星整体温度偏高。这里的天空时常被奇异的能量波动点燃,引发大范围的物质自燃,到处弥漫着灰烬。但生命并未因此灭绝,反而学会了在灰烬中重生,在灰烬中生存。灰烬王国的人民,就如同这星球本身,经历过毁灭,才能在余烬中汲取力量,获得新生。他们敬畏火焰,也敬畏灰烬,因此自称灰烬军团”,在炽热与毁灭的边缘,守护着他们的家园。

第三行星:炎阳星

炎阳星是阿古斯星系中一个极端的世界。强烈的潮汐锁定现象使其始终以同一面朝向母恒星。这一面是永恒的白昼,地表温度炽热滚烫,岩石熔化,金属流淌,是一片火海。而另一面则是永恒的黑夜,冰冷刺骨,接近绝对零度。昼夜两侧之间形成了数千度的巨大温差,对任何生命形式都是严峻的考验。

然而,居住在这颗行星上的苏克拉大脚矮人,凭借其独特的生理结构和惊人的科技水平,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发展出了独特的文明。他们拥有坚韧如岩石的外骨骼,能够抵御极端温度,并且掌握了高效的环境控制技术,建造了能够穿梭于昼夜两侧的巨大移动城市或地下堡垒。他们的社会结构通常紧密而务实,每一份资源都来之不易,这塑造了他们坚韧不拔、技术精湛的民族性格。

第四、第五、第六行星

这三颗行星,无论是从地质年代还是生命演化程度上,都还停留在最原始星时代。

行星的表面覆盖着大量的火山和撞击坑,它们是行星形成初期剧烈活动的见证。火山喷发释放出的气体形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其中充满了二氧化碳、甲烷、氨气等有害气体,对于人类而言是致命的,但却是某些微生物的天堂。

行星的地表上,岩浆流动形成的河流和湖泊纵横交错,它们富含着各种金属和矿物质,为未来的生命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河流和湖泊逐渐冷却,形成了坚硬的岩石地壳,为生命的登陆奠定了基础。

荒芜而原始的土地上,生命的种子正在悄然孕育。在某个温暖的湖泊中,简单的有机分子开始聚集,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结构。这些结构逐渐演化,最终形成了能够进行自我复制的原始生命形式。这些生命形式虽然简单,但它们的出现标志着行星上生命的诞生。

第七行星:斯拉克行星

斯拉克行星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奇特的熔炉。其表面被广阔无垠的冰盖所覆盖,常年处于极寒之中,狂风呼啸,冰雪肆虐。然而,在这片看似死寂的冰封世界之下,却隐藏着生命的迹象。

主要的原住民是适应了极寒环境的智慧种族——寒冰巨人。他们高大、强壮,皮肤如同冰雪般苍白,呼吸间带着白雾,是这片冰封土地的古老守护者。

但斯拉克行星的奇特之处在于,它并非只有寒冰巨人。人类、兽族、暗矛巨魔、雷霆崖牛头人、鹰身女妖、半人马,甚至矮人族和精灵,都因为战争、流放、探索或仅仅是迷路等各种原因,汇聚到了这里。他们在冰盖下挖掘洞穴,在冰原上建立营地,形成了一个个孤立却又紧密相连的聚落。

这里是一个复杂而动荡的多种族社会。语言不通、文化冲突、资源争夺、古老的仇恨与新的恩怨交织在一起,使得斯拉克行星充满了冲突与未知。每一个种族都在这片严酷的土地上挣扎求生,同时也在与其他种族的接触中,不断地改变着自己。这里是观察文明碰撞与演化的绝佳场所,也是力量与智慧的残酷试炼场。

南书房的寂静被一阵急促的星际通讯信号打破。阿尔卡迪乌斯微微皱眉,接通了来自王国星际工程署的通讯。屏幕上出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是他的首席星际工程师,一位名叫伊莱亚斯·铁腕的矮人,以务实和冷酷着称。

“陛下,”伊莱亚斯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关于您半年前提出的‘星尘播种’计划,我们有了初步的可行性报告。目标行星,第四行星‘生命之种’。”

阿尔卡迪乌斯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哦?说来听听。我的耐心,可不如我的寿命长。”

“是,陛下。”伊莱亚斯调整了一下姿态,仿佛站在一个巨大的三维星图前,“第四行星,‘生命之种’,目前处于原始生态。参考了燃烧军团对斯拉克行星诸多改造设想,并结合我们灰烬王国对空间和能量技术的掌握,我们制定了一个分阶段改造方案。”

“第一步,‘大气奠基’,”伊莱亚斯继续说道,“我们需要在行星轨道上部署一系列巨大的轨道工厂。这些工厂将利用恒星风捕捉器和引力透镜,将大量富含氮、氩的冰质小行星和彗星牵引至第四行星。同时,发射大气改造卫星,利用微型核聚变反应堆产生足够的能量,分解这些冰体,释放出大量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初步建立行星的大气层雏形。这需要数十年时间,且过程必须精确控制,避免行星自转和轨道受到影响。”

阿尔卡迪乌斯轻轻点头,“数十年……时间尚可。第二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