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还有草药学、基础炼金术(学习如何配置简单的药剂和制作标记用的油彩)、体能训练(包括剑术和箭术的基础,以及耐力跑,这让托尼想起了空间躲避的实用性)等课程。
一天下来,托尼感觉比在晨雾镇帮父亲干农活还要累。
几周的课程下来,托尼渐渐适应了知识之堡的节奏。晨跑时,他会下意识地计算着如果自己钻进空间里,能躲多久不被教官发现;草药课上,他会把采集到的植物先塞进空间,想象着未来建立一个移动药圃的可能性;而最让他着迷的,无疑是每周两次的“元素亲和与基础应用”课。
这门课的教室位于城堡顶层,窗外是灰烬城开阔的景色。
讲台上,一位头发花白、戴着单片眼镜的老学者——艾德文教授,正拿着一根细长的教鞭,指着墙上挂着的巨大元素周期表。
同学们,”艾德文教授的声音有些沙哑,但充满激情,我们这个世界,是由无数种元素构成的。
截至目前,元素师和学者们共发现了63种元素,并记录了它们的基本性质和相互作用。当然,根据严谨的推演和星象的暗示,我们相信还有四种神秘元素尚未被揭开面纱。总共有67种元素,这便是构成我们现实的基础。”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好奇的面孔,包括托尼和莱恩。今天,我们要重点讨论几种基础元素,以及它们之间最令人着迷的相互作用——燃烧。”
他走到一个实验台前,拿起一个看起来像是水晶雕琢而成的、内部空间扭曲的小盒子。这是由一位名叫阿米重得发现的。它们混合在一起时,死空气会沉在下方。而燃元素,或者说燃烧反应,需要活空气中的某种成分——我们称之为‘氧元素’(虽然它只是众多元素中的一种),与燃元素本身结合,才能持续进行。”
所以,燃烧,并非简单的‘火’在燃烧,而是燃元素与活空气(特别是氧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燃元素,只有活空气,无法燃烧;只有燃元素,没有足够的活空气,燃烧也会迅速熄灭。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是最精纯的燃元素,在一个立方米的空间里也只能维持两个小时——要么燃元素耗尽,要么空间里的活空气被消耗殆尽,转化为死空气。”
托尼听得入了迷。这个世界对元素的理解,与他之前想象的完全不同。
火,不是简单的热和光,而是一种复杂的元素互动。空气,也不是均匀的,而是由活与死两种成分构成。这一切都让他感到无比新奇。
托尼坐在一个角落,手里捧着一本厚重的、书页边缘已经磨损的古籍,正是艾德文教授推荐给他们的,关于元素史和燃素学说的资料。
书页间,记录着一场关于燃烧本质的激烈争论。一方是坚信“燃素”存在的学者,他们觉得燃烧就是物质释放出那看不见的、幽灵般的“火精”的过程,金属生锈、木头燃烧,都是物质被分解、被毁灭的证明。煤燃烧后只剩灰烬,那是因为煤中的燃素都跑掉了;磷燃烧变成磷酸,是因为磷被分解成了燃素和磷酸;金属生锈,是因为金属失去了燃素,变得疏松脆弱。
“什么,”书中引用了那些坚信燃素学说的学者们的话,“你认为物体燃烧或金属生锈时,它们并没有被毁灭,没有被分解成自己的成分,相反,却还把‘活空气’结合到自己里面了?”
“一点也不错!我的看法正是这样。”那位提出新观点的学者反驳道。
“不对,不对!”他们反驳,“照你的看法,燃素在燃烧中就没有作用了,那怎么成?”
托尼皱着眉头,试图理解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燃素学说听起来很玄乎,但似乎又能解释很多现象;而那个强调活空气结合、并用天平称量来证明观点的学者,听起来又很严谨。
“我不知道什么燃素,”“我从来没有见过它。我的天平从来没告诉过我燃素的存在。
我拿了纯净的易燃物,例如磷,或纯金属,或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燃烧。在这容器的内部,除了‘活空气’以外,原是什么也没有的。燃烧的结果,易燃物和‘活空气’不见了,却有一种新物质,譬如干的磷酸或锡粉代替它们出现在容器中。我称称这种新物质,查出单是它的分量就和易燃物和‘活空气’加在一起的分量,刚好一般重。每一个有头脑的人都只能从这里得出一条结论:物体燃烧时要和‘活空气’化合而成一种新物质。这和2+2=4是一样地清楚。至于燃素,和这里有什么关系?不提它倒很清楚,提起它来,事情反而茫无头绪了。”
托尼看到这里,恍然大悟。这位学者用最简单的方式——称重,直接否定了燃素在燃烧过程中的必要性。
物质并没有消失,只是变成了另一种形态,并且重量守恒。这确实比燃素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幽灵”要实在得多。
然而,书继续写道,燃素学说的拥护者们并不甘心。他们习惯了在燃烧、生锈等现象中看到燃素那无形的“幽灵”,现在忽然宣布它不存在,这个180度的拐弯,他们怎样也不能马上转过来。还有,说燃烧着的物体不但没有被毁灭,被分解,反而被“活空气”结合到了自己里面,这种想法,他们也觉得十分荒诞。火的毁灭力不是人人从小就熟悉的么?
“因此,后来,就指责他的工作有缺点,不说他的试验做得不正确,就说他的天平在撒谎。”
托尼忍不住笑了出来,学术界的争论似乎在任何时代、任何世界都是相似的。但当看到
“可是,事实究竟是事实。对燃素学说提出了许多反驳,它们是一个比一个新颖,一个比一个有说服力。他又提出了一连串人人可以检查的新事实来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
“这样,那些拥护燃素学说的人才在铁证如山的压力下动摇起来,开始一步步后退。不过还有许多位化学家,试用了种种不同的方法来调和新发现和燃素学说间的矛盾。他们为了这,曾经接连提出过许多种复杂费解的理论,又捏造了几十种极难令人相信的假说。”
托尼合上书,陷入了沉思。科学的进步,往往伴随着旧有观念的挣扎与破除。燃素学说,这个曾经统治了人们思想许久的理论,正在被新的、更符合事实的证据所挑战。那位用天平说话的学者,就像黑暗中点亮的一盏灯,虽然光芒初现,却已经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后面元素发现30种,过去百年之后,世界上元素有63种,五百年后还是63种元素,元素师和学者,最后推断全世界应该有67种元素,有4种神秘元素,被称神元素。
知识之堡的元素知识,如同一个无底深渊,托尼越学越觉得自己的认知浅薄得可怜。空气和水都不是元素,世界由更基础的物质构成,这个观念像一颗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当书页翻到记录着全世界已发现的67种元素时,托尼停下了动作。其中,有4种被特别标注出来,名字前冠以“神”字。
神元素。
这四个字带着无上的神秘和敬畏,仿佛是凡人知识体系之外的禁忌。书中没有详细描述它们,只说它们的存在仅限于传说和极少数古籍的记载,从未被任何人真正掌握或分离出来。它们是知识的边界,是凡人仰望的星辰。
托尼合上书,心中的激动还未平复。67种元素,这构成了世界的基石。而他体内那个八十立方米的空间,在这个世界里,不仅仅是一个储物袋,它更像是一个潜在的熔炉,一个移动的工坊。他开始理解艾德文教授说的,学好元素,熟悉元素,会使用元素,就是元素师,元素师,可是会“魔法”的存在。
魔法能力来源于元素,元素师也可以叫魔法师。
这个认知让托尼感到一阵兴奋。他一直以为,这个世界所谓的魔法,就是那些贵族子弟口中玄之又玄、需要吟唱咒语的东西。但现在看来,所谓的魔法,或许就是对这些元素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比如,你不会用元素,不懂元素,你只有一个空间,空间里面放一些铠甲武器,或者一些弩箭,如果你是队长还可以放一些弩床或者投石车。你是个优秀的士兵或指挥官,但你的空间仅仅是个仓库。
但如果你是元素师,就不同了。你的空间就是你移动的仓库,你可以用你元素知识,当魔法使用。
一位头发花白、眼神锐利的老元素师,他正在讲解《元素魔法奥秘》一些威力巨大的元素魔法。
“你们知道吗,”导师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有一种魔法,能让人瞬间陷入痴笑,忘记疼痛和恐惧。那就是利用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笑气。在战场上,这或许不能直接杀敌,却能瓦解敌人的士气。”他顿了顿,看着托尼,“当然,用不好,也可能让友军陷入混乱。”
托尼默默记下,这世界上的魔法,远比他想象的复杂。
“还有一种,更加阴险。”导师走到一个架前,拿起两个瓶罐,“这是碳和纯氧。它们混合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却能无声无息地夺走生命。这被一些元素师用来制造毒雾,在敌人毫无察觉中削弱他们的战斗力,甚至直接将其放倒。记住,这东西用起来,如同玩火,稍有不慎,连自己都可能被毒害。”
托尼打了个寒颤,魔法不仅有炫目的光彩,还有如此黑暗和危险的一面。
“而氯气,”导师指向一个密封的容器,“用盐酸和二氧化锰就能制备。这东西,能让人窒息,流泪,剧痛。是纯粹的防御和威慑魔法,一旦释放,无人能近身。”
实验室里一片寂静,只有导师的声音在回荡。
“当然,我们元素师追求的,还有更直接、更具毁灭性的力量。”导师的语气变得兴奋起来,“比如,硝化甘油。那是一种极度不稳定的液体,稍微震动就能引发剧烈爆炸。用它,可以制造出瞬间摧毁城墙的强力攻击魔法,是战场上最令人恐惧的魔法之一。”
托尼想象着那种力量,心中充满了敬畏。
“还有更基础的,”导师继续说道,“钠投入水中,瞬间爆炸,火焰和气浪齐发。镁条燃烧,能发出刺眼白光,照亮黑夜,也能灼伤敌人的眼睛。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下分解,能瞬间产生大量氧气,形成强大的气流,或者……一个小小的、但足以致命的爆炸。”
“硫磺燃烧,制造浓密呛人的烟雾,遮蔽视线,干扰敌人。磷在空气中自燃,同样能产生大量白烟,并且温度极高,足以烧伤皮肤。最不可思议的,是铝热反应。用铝粉和氧化铁混合,点燃后,能产生几千度的高温,瞬间熔化金属,像一道红色的闪电,撕裂一切。”
一氧化碳,这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与氧气混合后,只需一点火花,就能引发剧烈的爆炸。元素师们利用这一特性,创造出了一种名为“暗影爆炸”的魔法,能在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将敌人吞噬在火海之中。
酒精,这种常见的液体,在氧气的助燃下,能产生出明亮的火焰。元素师们将这一反应运用在魔法中,创造出了一种名为“烈焰之墙”的防御魔法,能形成一道火墙,抵御敌人的攻击。
氢气,这种轻飘飘的气体,与氧气混合后,能产生出强烈的爆炸。元素师们利用这一特性,创造出了一种名为“天雷轰顶”的攻击魔法,能在敌人上方引发巨大的爆炸,将其震慑。
面粉,这种看似普通的粉末,在空气中形成粉尘云时,只需一点火花,就能引发猛烈的爆炸。元素师们将这一反应运用在魔法中,创造出了一种名为“粉尘风暴”的魔法,能在战场上制造出混乱和破坏。
乙炔,这种气体,与氧气混合后,能产生出极高的温度,形成一道刺眼的火光。元素师们利用这一特性,创造出了一种名为“光明之剑”的攻击魔法,能形成一把火焰之剑,切割敌人的防御。
硫磺,这种黄色的固体,在氧气的助燃下,能产生出刺鼻的烟雾。元素师们将这一反应运用在魔法中,创造出了一种名为“烟雾迷阵”的防御魔法,能形成一片浓烟,遮蔽敌人的视线。
磷,这种易燃的元素,在氧气的助燃下,能产生出大量的白烟。元素师们利用这一特性,创造出了一种名为“白烟之幕”的魔法,能在战场上制造出一片白烟,干扰敌人的判断。
铝粉与氧化铁混合,点燃后,能产生出几千度的高温,形成一道红色的闪电。元素师们利用这一特性,创造出了一种名为“熔岩之矛”的攻击魔法,能形成一把由熔岩构成的矛,穿透敌人的防御。
氯气与氢气混合,在阳光的照射下,能产生出盐酸。元素师们利用这一特性,创造出了一种名为“腐蚀之雨”的魔法,能形成一场酸雨,腐蚀敌人的装备和建筑。
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能迅速分解,产生出大量的氧气。元素师们利用这一特性,创造出了一种名为“氧气之泉”的治疗魔法,能迅速恢复伤者的体力。
磷肥的施用: 利用磷酸二氢钙与氨水反应,生成磷酸铵,为作物提供关键的磷元素,促进根系发育。这种魔法被称为“大地之根”。
钾肥的添加: 将硫酸钾与氯化钙溶液混合,通过复分解反应得到氯化钾,补充作物所需的钾元素,增强抗病能力。这被称为“坚毅之躯”。
波尔多液的配制: 将硫酸铜溶液与石灰乳混合,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钙。氢氧化铜形成的保护膜能有效防治多种真菌病害,是经典的“守护之盾”魔法。
二氧化碳的补充: 在温室中,通过加热碳酸氢铵,分解产生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能显着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加速生长。这被称为“光合之舞”。
“孩子们,”教授的声音在训练场回荡,“你们已经掌握了多种元素魔法,包括那些能爆裂、燃烧、腐蚀的反应。但真正的战场,往往不允许你们从容地进行元素施法。那么,如何让这些强大的化学反应服务于最基础的武器呢?”
教授拿起一支普通的箭矢,又从一个特制的盒子里取出一个小巧的、用软木塞封口的玻璃管。“看好了,”他小心翼翼地将玻璃管绑在箭矢的箭头下方,“这是硝化甘油。当这支箭射中目标,尤其是穿透坚硬的物体后,玻璃管破碎,硝化甘油暴露在空气中,加上冲击和摩擦,瞬间就会发生剧烈爆炸。这,就是爆裂箭。”
随着教授的讲解,学生们纷纷围拢过来,眼中闪烁着兴奋和敬畏的光芒。教授继续展示:
燃烧箭(镁条箭): 将细长的镁条绑在箭头,箭尾绑上引火物。射出后引火物点燃镁条,镁在燃烧时会发出耀眼的白光和高温,足以点燃盾牌、帆布,甚至给轻甲造成灼伤。
毒烟箭(氯化氢\/氯气箭): 在箭头绑一个小容器,内含浓盐酸和某种特定物质(如高锰酸钾)。射中湿润表面或容器破碎后,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或氯气,小范围制造毒烟领域。
腐蚀箭(强酸箭): 类似毒烟箭,但容器内装的是浓硫酸或浓硝酸。射中目标后,缓慢但持续地腐蚀金属护甲或武器。
爆裂弹(硝化甘油\/火药弹): 将硝化甘油或黑火药封入陶罐或皮囊中,设置引信。投掷出去后,在目标区域引爆,造成范围杀伤。
燃烧弹(石油\/硫磺弹): 将石油、硫磺、沥青等易燃物混合,装入皮囊或陶罐,同样设置引信。投掷后燃烧,用于焚烧建筑、战车或形成火墙。
毒气弹(砷\/硫化氢弹): 利用砷化合物或快速生成硫化氢的化学反应,制成毒气弹,投掷后释放有毒气体,杀伤有生力量。
铝热箭(迷你铝热箭): 在箭头设计一个微型铝热剂(铝粉+氧化铁)容器,射中后通过撞击点燃,产生高温熔穿箭头,对金属目标造成烧蚀和熔穿效果。
爆裂投石(硝化甘油包裹的石弹): 将硝化甘油小心地包裹在石弹内部或外部,用引信连接。投石车发射后,石弹命中目标区域时引爆,威力远超普通石弹。
腐蚀性泼洒(硫酸泼洒装置): 在长矛或特制工具上安装小型容器和简易喷射装置,内装稀释但仍有强腐蚀性的硫酸,用于近距离泼洒,腐蚀敌人护甲或干扰视线。
训练场上,气氛变得凝重而紧张。这些看似简单的武器,在元素魔法的加持下,变得如此致命。
当托尼再次坐在“空间学导论”的教室里,感受着空气中那股熟悉的、难以言喻的宁静时,他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这半年来,知识之堡的生活充满了挑战,尤其是空间学导论这门课。
最初,他和其他新生一样,面对伊莲妮女士提出的那些玄妙概念,完全是一头雾水。
刚开始的时候,他什么都不会。伊莲妮女士让他们尝试‘看到’自己的思维网络,他只觉得脑子里一团乱麻,像被塞满了棉花,软绵绵的,什么也抓不住。
尝试感受精神力的流动?他感觉自己像个空壳,里面什么都没有,别说流动,连一点动静都感觉不到。
至于“精神力感知”,那更是天方夜谭,他连自己手指头在哪里都感觉模糊不清,更别说去感觉教室里的桌椅了。
每次课后,他都觉得自己像刚跑完马拉松一样累,精神上那种疲惫感远胜于身体。
然而,伊莲妮女士从未放弃。她耐心地引导,用一个个比喻,将那些抽象的概念一点点拆解,再喂到他们意识最深处。
她告诉他们,看到”思维网络,不是真的用眼睛,而是用一种内在的视觉,去‘映照’出那些构成你意识的节点和连接。
托尼花了整整两个月,才勉强能模模糊糊地‘看到’一片灰暗的、毫无生气的网络,像一张被遗忘在角落的旧渔网。
“精神力研究”也同样艰难。伊莲妮女士说,精神力像意识核心里的一股能量流体,需要去‘感受’它的存在,然后才能引导它。
托尼一开始什么也感受不到,直到某次练习中,他尝试极度的专注,突然间,意识核心深处传来一阵极其微弱的热流,像冬日里一丝几乎看不见的炊烟。那感觉如此短暂,如此微弱,但他抓住了。
从那天起,他才算是真正开始了精神力的‘修炼’。他像练习箭术一样,每天尝试去‘触摸’那股热流,感受它的流动,引导它在自己的意识里缓缓运行。
这过程枯燥而漫长,常常一个姿势保持十几分钟,感觉不到任何变化,只有无尽的空虚。
“精神学研究”,引导观察自己的思维模式,更是玄之又玄。
伊莲妮女士让他们尝试‘旁观’自己的念头,不评判,不介入,只是看着它们来来去去。
托尼一开始总是失败,念头刚一出现,他就忍不住去分析、去评判,完全无法保持那个‘旁观者’的视角。
他常常陷入自我矛盾,努力想‘不努力’,这本身就是一种努力。直到有一次,他坐在窗边发呆,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突然间,他的意识仿佛抽离了一点点,看着自己那些关于天气、关于课程、关于未来的念头,像雪花一样飘过,不再执着。
这半年的积累,如同春雨润物,悄无声息,却至关重要。
此刻,当伊莲妮女士再次引导他们进行精神力感知练习时,托尼已经不再是那个懵懂无知的少年。
他深吸一口气,“看到”了那片由无数光点组成的复杂网络,虽然依旧不如伊莲妮女士描述的那般明亮,但那些沉睡的神经簇确实在闪烁着微光,连接线也似乎更加活跃。他感受到意识核心那股能量流体”的存在,不再是微弱的热流,而是更像一股温和的暖泉。
他尝试将这股暖泉引导出来,像一丝轻风,缓缓延伸…
丝线首先触碰到了他自己的手臂,他能感觉”到肌肉的纹理,皮肤的温度。
接着,是身前的桌子,木头的质感,纹理的走向。再往前,是桌上那杯刚刚倒满的开水,他能清晰地感觉”到杯壁上传来的温热,甚至能‘感觉’到水汽氤氲的微弱流动,以及那股灼热感所蕴含的、活泼的能量。
他的精神力感知,像一层无形的薄膜,正在缓缓扩展,从近到远,感知着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
当他的精神力触及到教室门时,伊莲妮女士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赞许和鼓励:很好,托尼。
你们现在感受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精神力感知,是空间学的基础,也是你们与那个看不见的口袋建立更深层次联系的关键。它让你无需依赖视觉,就能‘看’清世界。
但这只是开始,未来,你们将学会如何用精神力去‘触摸’更远的地方,去‘感知’更复杂的事物,甚至去‘影响’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