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的号角一吹响,便不再是轻松的闲谈。
凯恩说得没错,训练是消耗体力的重活,而这里提供的,只有土豆、红薯和豆子汤。
第一天训练下来,不少人就感到了体力不支,尤其是那些之前娇生惯养的女生和侍女,汗水浸透了衣衫,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只吃素食来训练,确实不行,长此以往,恐怕真会,活活累死或饿死。
“庄园位置是山脚,环境不错。”凯恩看着地图,做了决定,“先在19号院那边,辟出一块地,弄个像样的射箭场,再搞几个箭靶。每个小院也弄上2-3个箭靶,方便大家自己练习。”
于是,忙碌的景象又出现了。
男人们去19号院附近清理场地,砍掉碍事的灌木,平整土地。
女人们和体力稍弱的随从则留在各小院,用石块和泥土加固箭靶,或者用捡来的硬木削制简易的箭靶板。
很快,19号院外出现了一个简陋但实用的射箭场,几十个箭靶也散布在了各个小院里。
“弩箭比弓箭容易上手一些。”凯恩在动员会上说,“咱们练的不是精准瞄准,是反应速度,越快越好。这10连发手弩,还有那个箭匣,能存10支箭。它利用杠杆原理,上弦省力,储能快,释放也快。记住,直觉!第一箭没中没关系,快速射出第二箭,第三箭,根据偏差修正。前面三箭都没命中,后面的几箭也能命中目标。现在,大家先在自己院里练两天,熟悉手感,找找节奏。”
接下来的两天,庄园里回荡着清脆的“嗖嗖”声。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下,人们就拿起手弩,走到自家的箭靶前。
起初,很多人动作笨拙,装填慢,射击也不准。但手弩的设计确实降低了门槛,而且10连发的特性,让练习者有机会在短时间内连续射击,并快速修正。
艾莉娅握着手弩,手指有些紧张。第一箭,脱靶了,箭矢插在了远处的树干上。她深吸一口气,迅速拉动杠杆,第二箭射出,比第一箭近了一些,但依然偏左。
第三箭,她下意识地调整了手腕的角度,箭矢“噗”地一声,正中靶心!
“中了!”旁边的伊莎贝拉为她欢呼。
艾莉娅自己也露出了惊讶又欣喜的笑容,看来这手弩确实如凯恩所说,练习修正比弓箭快得多。
各小院里,类似的场景不断上演。
有人从一开始的生疏,到能勉强射中靶子;有人则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射击速度和准度都远超他人。
即使是那些之前哭泣过、显得有些柔弱的女生,此刻也全神贯注地练习着,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她们紧咬着嘴唇,眼神中充满了不服输的倔强。
两天时间很快过去。
第三天清晨,所有人被集合到19号院的射箭场。
阳光洒在崭新的箭靶上,映照着一张张或紧张、或期待的脸庞。
凯恩站在场边,手里拿着一个简易的记录板。
“规则很简单,”他的声音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清晰,“每人10连发,装填再射10连发,共20箭。计时从第一箭离弦开始,到最后一箭射出为止。同时,我会记录命中的箭数。速度快,命中多的,前100名,明天跟着队伍去打猎,补充食物。剩下的,包括排名最后的50名,继续留在庄园,负责守卫和杂务。天天吃素,咱们都得死光!”
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人都明白,这不仅是一场技能的比试,更是一次决定明天能否吃上肉的机会。
我们全部有150人,被分成了5队,每队30人。
每个人最多有10分钟的时间来展示自己的射箭技巧,但实际上,射出20支弩箭的时间远远不需要这么长。
然而,为了统计每个人的成绩,以及确保比赛的安全,我们需要额外的时间。
比赛不仅是看射速,更重要的是,如果有人在2分钟内无法射出20支弩箭,那么他们将直接被淘汰。
比赛从早上10点开始,中午,在比赛场啃着土豆红薯,喝着豆子汤和南瓜汤。下午4点,比赛结束,5点,根据成绩分出了100个优胜者,他们将是明天出门打猎的队伍。
随从们则前往18号院食堂,准备晚餐。
学生继续在19号院射箭场商讨明天的事宜。
哎,真是麻烦,事情太多,天天吃土豆、红薯、豆子、南瓜,那是我们这些贵族学生吃的吗?食盐也不多了,还有一些生活物资也要补充。最大问题是贡献分。
贡献分总共还剩分,但这分不是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而是分散在150个人身上。
交易物资就麻烦了,全部人还不能一起回学院,得有人守庄园,还得分工……算了。
最后,打猎取消了,又是没肉吃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