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文娱:别慌,收你们来了 > 第407章 《匆匆那年》主题曲

第407章 《匆匆那年》主题曲(1 / 2)

时间悄然滑入一月份。

娱乐圈内,各家公司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寒假档电影,做最后冲刺的同时。

也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瞄准春节档的影片宣传。

其中,电影预告片、配乐、以及画龙点睛的主题曲,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在众多题材中,青春类型的电影,以其相对较低的投资成本,和极易引发观众共鸣的“遗憾”内核。

始终占据着一席之地,每年都能贡献出几部票房不错的作品。

《匆匆那年》便是这样一部瞄准了特定受众的青春片。

其演员阵容虽非顶流,但也都是影视圈内公认演技扎实,观众缘不错的中生代。

导演——张小白,是圈内的老牌导演。他的拍摄功底扎实,但对市场流行元素的嗅觉稍显迟缓。

此刻,他正对着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音乐小样发愁,眉头紧锁:“不对,感觉都不对……”

他烦躁地揉着太阳穴,摇头道:“要么太甜,少了那份怅惘。要么太悲,冲淡了青春的底色。

我要的是那种……一听就能让人想起夏天、操场、白衬衫,但又带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遗憾和怀念的旋律。”

他已经给业内多家知名的音乐公司,和个人创作者发去了邀歌。

但反馈回来的作品,总是和他的要求大相径庭!

这些歌曲小样,始终无法精准戳中他心中,那个关于“遗憾内核”的点。

就在这时,制片人推门走了进来,看到张小白这副模样,心里便明白了七八分:“张导,还在为主题曲发愁呢?”

“唉,是啊,这心脏都快愁出毛病了。”张小白叹了口气。

制片人笑了笑,拉了把椅子坐下,试探性地说道:“张导,有个地方,您或许可以去试试。”

“哪里?”

“暴雪娱乐。找他们的老板,柳如烟。”

“柳如烟?她都两年多没出什么音乐新作品了吧?”

张小白几乎是下意识地皱起了眉头,脸上浮现出一种老派从业者固有的排斥。

在他固有的认知里,柳如烟更像是资本和流量的弄潮儿。

她或许有些急智和营销手段,但真要论及音乐创作,张小白是持怀疑态度的。

制片人显然预料到了他的反应,不慌不忙地笑道:“张导,您这话可就有点偏颇了。

人家不以个人名义发歌,那是因为没有对手!

可您想想,暴雪娱乐出品的那些电影,《霍比特人》系列的宏大配乐,《灵笼》里燃爆的片头曲。

哦对,还有拿下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的小金人……

这些音乐都是怎么来的?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等了一会儿,制片人见张小白不说话,继续轻声劝道:“张导,当年罗悦拍摄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主题曲《那些年》就是人家柳如烟写的。

还有魔都音乐学院的“迎新晚会”上,柳如烟演唱的那首《起风了》,也是人家的作品。”

张小白显被说的心动了,作为拍摄青春类题材电影的他,怎么可能没听过这些歌?

甚至在如今的大夏音乐网上,青春类歌曲,或多或少全都有柳如烟的影子。

张小白脑海里不由自主地回荡起《那些年》的旋律。

那干净的木吉他前奏,带着淡淡伤感的歌词,精准地捕捉到了青春的美好与遗憾。

还有那首《起风了》,那种穿越人海,历经风雨后对初心的回望与感慨,其情感层次,远比简单的悲春伤秋要丰富得多。

这些作品都证明了一点:柳如烟不仅懂音乐,她更懂青春,懂那种藏在岁月褶皱里,细微却刻骨的复杂情绪。

制片人观察着他的神色,就知道说在了点子上。

他趁热打铁道:“张导,以柳如烟现在的地位和眼光,如果不是真的感兴趣或者有把握。

咱们这主题曲,人家接不接还两说呢。

但万一她接了。那出来的作品,质量绝对有保障,对我们电影的宣传也是巨大的助力啊!”

张小白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仿佛要将胸中的那点固执和偏见都排解出去。

他不得不承认,制片人说得有道理!

在艺术创作面前,资历和出身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要靠作品说话。

柳如烟过往的作品,已经充分证明了,她在音乐领域的造诣和敏锐度。

“……行吧。”张小白终于松口,语气带着一丝妥协,也带着一丝新的期待。

但紧接着,一个现实的问题浮上心头:“那,柳如烟那边,现在的收费,大概是什么水准?”

制片人闻言,也收敛了笑容,无奈地摇了摇头,实话实说:“张导,这个还真不好说。

人家柳如烟有奥斯卡的加持,更是跨行业大师……她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单纯的音乐人了。

她的名气和实力摆在那里,属于‘大师’范畴。

我估计,如果她亲自操刀,这主题曲的创作费,加上可能的授权使用费,至少是……千万级别起步。

这还只是保守估计,如果她要求票房分成,那可能更复杂。”

“千万起步?”张小白倒吸一口凉气,眉头再次紧紧锁住。

他的《匆匆那年》项目预算虽然充足,但这样大手笔,还是让他感到肉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