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第三位的陈程导演发文:“赞同陈导。艺术需要沉淀,荣誉需要敬畏。某些炒作和狂欢,实在令人侧目。”
张虎导演立刻跟上:“看来现在行业的评判标准真的变了,是我们这些爱国的‘老古董’跟不上时代了,只会埋头拍戏,不懂如何‘营销’和‘庆祝’。”
更有甚者,一个以嘴毒着称的影评人直接写道:“暴发户的嘴脸一览无余。”
“一个靠低成本,靠神话Ip啃老,暂时取得点成就,就敢开香槟了?真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心疼陈导,辛苦耕耘几十年,被这么轻易‘超越’。”
紧接着,和这些导演有过合作的演员们,也都开始纷纷下场。
这两年,他们的参与拍摄的电影,被柳如烟按着头打。
现在他们终于等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立刻开始反击!
“身为大夏的娱乐公司,不应该更加喜爱自己的国家和文化么?竟然去找港岛影视圈合作,这难道不是吃里扒外吗?”
“大夏赚钱港岛花,这操作算是让你玩明白了!”
“一部低成本的草台班子,竟然捧出了一个“亚洲顶流”?娱乐圈究竟是怎么了?”
“到底是谁在收割粉丝?”
这些言论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洪流。
娱乐圈集体炮轰柳如烟,及其团队“浮躁”、“德不配位”、“亵渎艺术”、“唯票房论”、“吃里扒外”。
他们巧妙地将柳如烟的成功归咎于商业炒作和运气,贬低其作品的艺术价值。
并将一场团队自发的庆祝,扭曲成她个人骄傲自满的证明。
暴雪娱乐内部,气氛从昨天的欢欣雀跃瞬间变得凝重。
张迪气得脸色发青,猛捶桌子:“这帮老顽固!明明就是嫉妒!票房比不上,就开始谈艺术、谈资历!”
“陈歌他最后那部电影,亏得底朝天的时候怎么不见他谈艺术引领?”
小离也急得团团转:“柳总,他们太欺负人了!明明是你凭实力取得的成绩,庆祝也是大家的主意,现在却被他们说成这样!”
“这帮家伙,这次倒是变聪明了许多。”
网上这些评论,柳如烟倒是看的津津有味。
“柳总,我们该怎么做?”
柳如烟放下平板电脑,说道:“什么都不要做,也不要和他们纠缠,先让他们闹去吧。”
“那他们……”
“对方的攻击角度非常刁钻,因为艺术评价本就是主观的!”
柳如烟摆手打断张迪的话:“这是对方最后的机会,他们这次精心准备了陷阱,只要我们搭茬,对方就会不断有人出来和你拉扯。”
“张迪,把这些导演这三年的作品和参演的演员名单给我一份,我给他们加把火!”
暴雪娱乐又开始了沉默。
网友们“嘻嘻哈哈”的调侃,也没有着急去和这些人打嘴仗,而是摆出了一副看好戏的姿态!
影视圈闹的沸沸扬扬,但热度一直就上不去。
导演和演员们只能自己花钱去炒热度,评论区清一色的“小黑子”在带节奏。
他们偶尔见到有为暴雪娱乐打抱不平的发言,立刻就一拥而上,仿佛打了一场大胜仗!
而这种义愤填膺的攻击,更反衬了他们的气急败坏,陷入了自说自话的尴尬!
网络上的滔天巨浪,似乎在这一刻,撞上了一块沉稳而坚硬的礁石。
就在热度开始下降的时候,暴雪娱乐发了一条动态。
没有标题,没有文案,只有一张截图:
‘大夏影史人票房排名’
第一位:柳如烟,2部电影,总票房169.79亿元。
第二位:陈歌,73部电影,总票房156.12亿元。
第三位:陈程,61部电影,总票房141.73亿元。
第四位:张虎,47部电影,总票房126.5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