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张氏对她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从她被抓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料想到自己那个好吃懒做的婆婆会因为工作丢失就会翻脸不认人。
这三年多时间里,她也积攒了一些私房钱,除掉与郭大撇子陆大有交易得到的六十八块钱之外,大概还有着两百三十块钱藏在了贾家厨房某块地砖
钱都是她分批次从易中海跟傻柱手里拿到的接济,一部分用来补贴家用给一家人过年时置办新衣服,另一部分就攒了起来。
她哪怕顶着高烧不退都没有说出这笔钱的下落,哀求街道办去取钱替她买药,就是防着贾张氏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会把钱据为己有。
现在吃了药又知道傻柱对她余情未了,立马就对未来如何生存产生了一个计划,那就是嫁给傻柱,住进何家。
只有这样,她才能继续在城里有落脚点,不用担心因为居无定所导致无法生活,再加上何家房子比贾家还要大,她能住得更宽敞,也能天天见到棒梗跟两个女儿。
往后说不定还能有机会把儿子据为己有,作为晚年的依靠。
“早走了,他没提出要见你,你啊你,真特么的给傻子忽悠瘸了。”办事员实在是看不下去秦淮茹这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嘴脸,转身潇洒的关闭了房门。
“我得留在这儿,绝对不能回村里!!!”秦淮茹靠坐在墙角,一边喘着虚弱的呼吸,语气坚定的发出一句只有自己才能听见的呢喃声。
她嫁进城里这些年已经跟远在昌平秦家村的父母与亲戚闹了不愉快,从59年大灾开始,她就嫁夫随夫的拒绝了不辞辛苦来到城里想要借粮的父母。
当时贾家都得靠易中海跟傻柱轮番接济才能勉强熬下来,贾东旭自然而然也不可能会拿着自家师傅接济的粮食去给秦父秦母。
可是在秦父秦母眼里,贾家是城里人,又有个七级钳工的师傅照顾,怎么可能连十斤粮食都挤不出来接济他们家。
更何况自从实施粮票政策开始秦淮茹回村里探亲都会各种吹嘘自家丈夫多有本事,家里的缝纫机还能创收等等一系列的炫富,还表示七级钳工的易中海把贾东旭当成儿子一般对待。
这也导致灾年来临,秦父秦母与两个兄长在最初并不担心粮食短缺的问题,吃喝方面稍有节省,但远远没有向村里其他人那样,能省则省。
最初的时候救济粮是按月发的,他们一家愣是不到二十天就吃得连一块白薯干都不剩,才马不停蹄的跑到城里准备找自家姑爷借上十来斤粮食。
结果没成想,贾东旭一家也只能靠着别人接济才勉强度日,一口回绝了他们的请求。
没了接济,他们不光是回村之后要面临没粮吃饭的问题,还会受到全村人的各种嘲笑,顿时让秦父老脸彻底挂不住了。
双方发生争吵过后不欢而散,离去的时候留下了一句:“今后我秦铁牛没有你这个闺女,你永远别回秦家村,永远别让我再见着你!”
秦淮茹全程躲在屋里抱着年幼的棒梗一言不发,自始至终也没有出面说过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