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个新嫁妇哪里有说话的地方。
也是那一年,宋巧珠的绣活被县城绣房的管事看上,要她去做工。
孟氏欣喜,想着女孩有一技之长日后也能说个好婆家,这才放了手。
可宋巧珠到底还小,心性不定,去过几次绣房后,也不知如何被大伯娘忽悠,竟再不想回村。
甚至主动讨好大伯一家,在绣房挣得工钱除了上交的部分,其他尽数落进了大房一家的口袋。
孟氏生气,宋巧珠干脆住在绣房里。
偶尔归家,也是住在大伯一家的屋子里。
孟氏一开始还怕宋巧珠被大房一家欺负,可他们那大伯娘最会做人前功夫。
知道宋巧珠日日抛头露面的,在衣着上从不苛待。
宋巧珠衣着光鲜,更是瞧不上自己这个日日在田里劳作的亲娘。
母女俩也渐渐离了心。
就在去年。
县城马员外家的独子,不知怎么就看上了她。
大伯因着在马家
竟然自作主张给宋巧珠定下了那门亲事。
宋巧珠知道后自然不肯,回家寻孟氏闹。
孟氏也寻宋老太闹过,可哪里有用?
宋远升早就成了整个宋家的天,他做的决定没人能左右的了。
柳柳说到这里忍不住摇头,
“并非我说小姑子坏话。
这寻常时候,把大伯娘一家当成亲爹亲娘的伺候。
等到了眼下,竟又开始恨婆母拿不出银钱来解救她。
好在,她是个有福的。
不知怎么就遇到了自己的亲哥哥,在那马家还没将喜帖送过来前,走了。”
宋巧珠是走了。
却给二房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大伯娘收了马家五十两银子的聘钱,眼下没了新娘这亲成不了,银钱自是要退的。
可偏偏她不认,让二房自己去填这个窟窿。
柳柳早已受够了,当时也闹过一回。
后来还是村长出面调解,让大伯娘将银子归还。
结果,大伯娘直言二十两给了儿子去了府城县学。
宋成勉的学业,早已不是宋家自己的事儿,而是整个宋姓族人的荣誉。
每每大伯娘拿出宋成勉来压人,总能让人无可反驳。
最后,还是宋老太出面,先退回了三十两,剩下的二十两两家均摊,在三个月内还清。
可十两银子,足够普通人家一两年的嚼用了。
他们哪里还的清?
最后还是大伯出面和马家交涉,这才缓了些时日。
原本她在外摆摊,这钱不上交公中的话,摆上个半年,再加上孟氏纳些鞋底,做些绣活也不是还不清。
偏偏遇到了山界岭闹山匪,这渡口的生意一日不如一日。
才闹成眼下这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