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银钱激荡(2 / 2)

同时,市面上开始流传各种谣言:

“听说了吗?那官银元里面掺了铅!不如咱们的足色纹银!”

“银行就是要搜刮天下金银!今日你存进去,明日就成废纸了!”

更有甚者,一些旧银楼开始暗中回收新旧银元,然后将其熔铸成旧的、不规则的银锭,再投入市场,试图扰乱币制。

民间百姓对此更是将信将疑。一个老农攥着手里辛苦攒下的几块碎银,在官府设立的银元兑换点前徘徊良久,最终还是摇摇头走开:“还是这实在,那花里胡哨的银饼子,谁知道能不能用出去?”

商人们则处于观望状态。一方面,统一银元确实方便;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敢得罪控制着大量白银存量的旧有钱庄势力。

大明银行开业月余,门可罗雀,收兑上来的散碎银两寥寥无几,铸造出的精美银元大多堆积在库房中。

面对困局,沈万三与林川商议后,决定双管齐下。

一方面,由议会通过《妨害币制惩治法》,明确规定抵制、诋毁、熔毁新币属违法行为,由刑部及市易司严查。徐承烈亲自督办,很快查处了“永昌银楼”熔毁新币、散布谣言的罪行,将其东家下狱,银楼查封。此举狠狠震慑了一批宵小。

另一方面,则采取经济手段。沈万三宣布,户部所属各项税收、朝廷各项采购、官员俸禄,未来将逐步只接受新式银元或大明银行银票。同时,他与王振华等新兴工商业主达成协议,其旗下工坊、商铺,优先接收银元结算,并给予微小折扣。

更重要的是,大明银行做出了庄重承诺:无论银元还是未来可能发行的银票、宝钞,皆可随时、足额在本行及指定兑换点兑换成足色白银,并公示金银储备情况,接受议会监督。

高压与引导并用,强制与利诱结合。渐渐的,开始有一些小商贩尝试着收取银元,发现确实能在指定的工坊、商铺买到东西,也能去银行换回白银,疑虑逐渐打消。一些需要与官府打交道的商人,也开始主动兑换银元以备纳税之需。

库房中堆积的银元,开始缓慢而坚定地流向市场。帝国的经济血脉,正在经历一场悄无声息却又至关重要的清洗与重塑。然而,所有人都明白,这仅仅是开始。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坚守住那份比金银更珍贵的“信用”。银钱激荡之下,潜藏着的是能否建立一个现代金融体系的巨大机遇与无底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