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护与反对,希望与恐惧,进步与守旧,在这小小的茶馆里交织、碰撞。民心如同这茶馆里翻滚的茶水,温度不一,滋味各异,复杂难言。
这时,茶馆外传来一阵喧闹。只见一队衙役押着几个垂头丧气的人走过,后面跟着许多看热闹的百姓。
“怎么回事?”茶客们纷纷探头张望。
有知情者道:“是城东米行的赵掌柜!还有粮行的钱老板!听说是在新推行的‘标准斗斛’上做了手脚,用旧斗大进,新斗小出,被户部派下来的‘市易司’巡查抓了个正着!人赃并获,这下惨咯!”
“活该!这些奸商,早就该治治了!”
“这市易司…好像也是新政搞出来的衙门?”
“是啊,专管市场公平,禁止欺行霸市、缺斤短两。”
众人议论纷纷。对于直接损害他们利益的奸商被惩处,百姓们自然是拍手称快。这让他们对新政的某些具体措施,产生了一些直观的好感。
田老栓看着被押走的奸商,又摸了摸怀里的那张报纸残页,心中的那点希望似乎又明亮了一分。他决定,再等等看,看看这“清丈田亩”到底是不是真的。
与此同时,在秦淮河畔一家精致的画舫内,几位衣着华贵的士绅正在饮酒,他们的谈话则完全是另一番光景。
“民心?哼,愚民之见,随风倒柳而已。”一个士绅不屑道,“今日他们为惩处几个奸商叫好,明日被人蛊惑几句,就能骂新政扰民。关键,还是在于士林清议,在于朝堂动向!”
“不错,林川等人倒行逆施,如今已是天怒人怨。只要我等坚守道统,静待时机,必能拨乱反正!”
他们坚信,真正的力量,始终掌握在读书人和乡绅手中。底层百姓的些许反应,无足轻重。
然而,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当机器开始轰鸣,当新的学堂开始授课,当公平的度量衡开始推行,当田亩重新清丈的消息在乡野传播……这一切,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这个帝国的根基。民心如水,看似柔弱,看似分散,看似易被引导,但一旦汇聚成势,便能展现出改天换地的巨大力量。这力量的流向,将最终决定大明这艘巨轮,驶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