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入京(1 / 2)

山海关的尘埃落定,只是风暴的开端。林川率军入关,沿途州县官员态度迥异。有闭门不出、静观其变的;有箪食壶浆、极力迎奉的;更有甚者,连夜挂印弃官而逃。北疆大军的赫赫兵威与南京朝廷的暧昧态度,让整个北直隶的官场如同沸鼎,人心惶惶。

队伍行至蓟州时,迎来了第一位有分量的访客——一位身着素服、风尘仆仆的老者,自称是已故督师孙承宗的门生,现任詹事府左中允,李明睿。

“林帅,”李明睿在临时中军帐内,对林川长揖到地,言辞恳切,“国不可一日无君。信王殿下乃先帝嫡亲胞弟,名正言顺。然南京诸公,受奸人蛊惑,意欲另立,此乃祸乱之源!京中清流,皆翘首以盼林帅王师,入京定鼎,以正视听!”

林川扶起他,并未立刻表态,只是问道:“李中允,京中情况如何?”

李明睿叹道:“九门提督曹化淳,态度暧昧,其麾下京营兵丁,多与江南有旧。各部官员,或闭门称病,或奔走串联。唯有英国公张世泽,暗中联络了一些勋贵,愿为信王殿下效死。”他顿了顿,压低声音,“然宫中传出消息,太后……似乎更属意福王。”

帐内诸将神色各异。杨把总眉头紧锁,王老蔫眼神锐利,徐承烈则握紧了刀柄。这京城,俨然一个巨大的政治泥潭。

林川沉吟片刻,对李明睿道:“有劳李中允告知。本帅此行,只为奔丧,扶柩守灵。至于国本……自有祖宗法度在。”

送走李明睿,徐承烈忍不住道:“大帅,这英国公、李中允,或是可信之人?我们何不……”

“承烈,”林川打断他,“记住,我们现在是执刀之人,但刀不能轻易出鞘。一旦出鞘,就必须一击必中,且要让天下人觉得,我们出鞘有理。南京那些人,怕的就是我们这柄刀。我们若贸然行事,正好给了他们口实。”

他随即下令:“大军在通州扎营,没有我的命令,一兵一卒不得进入北京外城。王老蔫,你的人化整为零,潜入内城,盯紧曹化淳府邸、英国公府,以及……南京来使的住处。杨把总,整肃军纪,严禁任何扰民之举。吴先生,以我的名义,起草一份《告京畿士民书》,言明我军只为奔丧护国,秋毫无犯,即刻刊印散发。”

一道道命令发出,紧张而有序。林川如同一名高明的棋手,在落子前,先稳固自己的棋形,看清对方的布局。

三日后,大军抵达通州。北京巨大的城墙轮廓已遥遥在望。城头旌旗招展,白幡猎猎,但气氛却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就在此时,一骑快马从京城方向飞驰而来,马上骑士高举一份明黄卷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