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城的初秋,格物院后院架起了数根高高的木杆,上面悬挂着密密麻麻的铜线。雷匠人带着工匠们正在调试一台笨重的机器,这是他们根据林川提供的思路研制的电报机。
大帅,这真的能隔着千里传信?雷匠人擦着汗,满脸不信。
原理是对的。林川检查着电磁线圈,关键是电源和信号放大。
就在这时,吴秀才急匆匆赶来:大帅,北京急件!皇上病重!
林川手中的工具落地。崇祯皇帝这些年心力交瘁,健康状况一直不佳。
准备车马,立即回京。林川下令,但看着眼前的电报机,突然有了个想法,把这个也带上,路上继续调试。
回京的路上,林川日夜兼程,同时指挥着电报机的改进。随行的顾炎武很是不解:大帅,皇上病重,为何还要带着这些工匠器物?
正因为皇上病重,才更需要这个。林川神色凝重,若真有不测,消息传递的速度关乎天下安危。
十日后,队伍抵达山海关。深夜,林川独自在关城上调试电报机,忽然机器发出声,指示灯微弱地亮了起来。
成了!雷匠人惊喜地叫道。
但林川却皱起眉头:信号太弱,传不了多远。
就在这时,关下来了一队骑兵,竟是徐承烈亲自来接。
大帅!皇上病情稳定了,但...徐承烈压低声音,南京那边有异动。
回到北京,林川立即进宫面圣。崇祯皇帝确实消瘦了许多,但精神尚可。
林爱卿,皇帝咳嗽着说,朕听说你在辽东做得很好...但朝中有人弹劾你,说你在盛京私造符谶,图谋不轨。
林川心中一震:陛下明鉴,臣研制的是电报机,为了加快消息传递。
电报机?皇帝疑惑。
林川立即让人将机器抬进宫中演示。当简单的信号跨越整个宫殿传递成功时,皇帝眼中露出惊奇之色。
此物...真能千里传信?
理论上可以,但现在还做不到。林川如实回答,需要架设线路,建立中继站。
皇帝沉思良久:准你继续研制。但林爱卿,你要记住,有些东西,不宜让太多人知道。
这句话意味深长。退出皇宫后,徐承烈低声道:大帅,皇上这是在提醒您,朝中有人盯着呢。
果然,第二天就有人上书,说电报机是,要求销毁。更有人造谣,说林川要用此物窥探天机。
大帅,要不要澄清?吴秀才问。
不必。林川摇头,用实际行动证明就好。
他选择在山海关到北京之间建立第一条电报线路。这个工程遇到了巨大阻力,沿途百姓害怕这些,多次破坏杆线。
大帅,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负责工程的工匠汇报,今天又有三段线路被砍断了。
林川亲自到破坏最严重的村庄走访。村民们都躲着他,只有一个胆大的老者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