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八旗改制(2 / 2)

鄂硕旗主,阿林保平静地说,有人告发你私藏兵器,意图不轨。

鄂硕猛地站起:阿林保!你这个叛徒!

我不是叛徒。阿林保直视着他,我是在拯救我们的族人。负隅顽抗,只有死路一条。

这场未遂的叛乱被及时平息。但更大的挑战来自基层。

在推行土地重新分配时,发生了令人痛心的一幕。在辽阳附近的一个村庄,汉人农民拒绝与旗人农户共享水源。

他们当年抢我们的地,现在凭什么分我们的水?一个汉人老农激动地说。

对面的旗人老汉低着头,用生硬的汉语说:我...我没抢过地...我儿子死在关内...

林川得知后,亲自赶到现场。他没有责备任何人,而是挽起裤腿,跳进冰冷的水渠。

都过来帮忙!他对围观的百姓喊道,把这段水渠挖通,大家都有水用!

起初没人敢动,但看到林川亲自挥锹挖土,几个年轻人也跳了下来。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当清澈的渠水流进干涸的田地时,汉人老农和旗人老汉的手不知不觉握在了一起。

看到了吗?林川对身边的官员说,仇恨只能制造更多仇恨,唯有共同劳作才能化解隔阂。

然而文化的融合远比想象中艰难。在盛京新设立的学堂里,旗人孩子们学习汉字时遇到了困难。

先生,这个字好难...一个旗人女孩怯生生地说。

教书先生正要发火,忽然想起林川的嘱咐,耐心地蹲下身:来,老师教你一个诀窍...

更让人意外的是,林川下令在学堂里也教授满文。

大帅,这是为何?吴秀才不解。

我们要让他们以懂双语为荣,而不是以说满语为耻。林川解释道,文化的自信,来自于包容,而不是排斥。

一个月后,效果开始显现。在盛京的集市上,开始出现旗人商贩;在田间地头,满汉农民互相传授耕作技巧;在学堂里,孩子们用两种语言嬉戏打闹。

但林川知道,这还远远不够。这日,他收到一份特殊的请求——几个旗人老者想要重修祖坟。

林川当即批复,孝道乃人伦之本,与族裔无关。

这个决定让许多旗人感动不已。纳罕老人带着儿子巴图来到帅府,跪地谢恩。

将军,纳罕老泪纵横,老汉原先错怪您了...

快请起。林川扶起老人,从今往后,你们不再是旗人,也不再是汉人,都是大明的子民。

巴图激动地说:将军,我想报名参加新军!」

林川拍拍他的肩膀,记住,你保卫的是包括你族人在内的所有大明百姓。」

八旗制度的废除,标志着满清统治的彻底终结。但林川明白,要消除三百年的隔阂,还需要一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

而此刻,遥远的江南,一场新的风暴正在酝酿。大明的统一之路,依然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