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纳川(2 / 2)

“来者不拒,但需立规矩,明界限。”他最终定下基调,“凡来投者,无论出身,皆需遵守我《流民屯约法》,此乃根本,不容逾越!”

“杨把总,刘哨官,王老蔫,由你三人负责,对所有投军者进行统一考核、甄别。合格者,打散编入各营,待遇与老兵等同,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原头领可视才具酌情任用,但绝不允许保留私兵!”

“吴先生,沈先生,负责接待安置非军事人员。士绅代表,以礼相待,可允其设立联络之所,但屯内事务,不得干涉。各类匠人、文士,按其专长,分入工坊、学堂、医馆、咨议堂等处,量才使用。”

“陆夜不收,你的人要动起来,内外监察,严防奸细渗透,尤其是对原闯军背景者,需重点留意,但亦不可无端猜忌,寒了真心来投者之心。”

“王叔,粮食问题,一方面加紧夏粮入库和新一轮垦荒,另一方面,可向来投士绅及有储粮者,以我屯特产物资(如粉条、精铁农具、甚至部分淘汰的旧式兵器)进行交换,暂渡难关。”

策略明确,执行起来便有了章法。流民屯这台日益复杂的机器,开始高速且有序地消化着这股涌入的洪流。

校场上,新老士兵混合编队,在军官的号令下进行着统一的操练,虽然口音杂乱,但动作逐渐趋于一致。工坊区里,新来的铁匠、木匠被分配到不同的工序,在雷匠人和张五的统筹下,生产效率稳步提升。格物院内,顾博士和陈璇身边也聚集了几个对算学、机械感兴趣的年轻书生,协助他们进行研究和记录。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礁依旧存在。

一些原闯军的小头目,习惯了昔日大块吃肉、大秤分金的松散日子,对流民屯严格的军纪和相对平均的分配制度感到不适,私下里颇有怨言。

某位山西士绅的代表,试图通过贿赂吴秀才手下的文书,打探屯内火药配方的细节,被陆夜不收的人当场发现。

更棘手的是,大顺陕北节度使派来的第二批使者已经到了屯外,这一次,态度远比上一次的牛使者更加倨傲,直接要求“点验兵马,核计粮草”,俨然一副上司巡查下属的架势。

纳川不易,百川汇入,虽能成其大,亦会带来泥沙俱下。流民屯在欢呼声望提升的同时,也必须时刻警惕着内部可能出现的分裂和外部更加直接的干涉。

林川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他必须像最老练的舵手,在这纷繁复杂的激流中,牢牢掌控航向,方能带领这艘汇聚了各方希望的航船,驶向更广阔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