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新芽与暗根(2 / 2)

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战利品”的研究,结合黑石寨献出的矿脉信息,雷匠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若能得足够焦炭(由煤炼制),辅以改进之风箱,或可尝试建一小炉,熔炼那铁矿!不需多,只需能铸造些更精良的铳管、箭头,便是质的飞跃!”

这个设想让张五和韩老枪都激动不已。自主冶炼,意味着他们将不再完全依赖缴获和交换,武器装备的命脉将更多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尽管前路艰难,但希望的种子已经埋下。

外部的世界也在回应着流民屯的变化。

张溥再次来信,除了惯例的问候和鼓励,还附带了一份抄录的朝廷塘报。塘报中含糊地提到了“陕西北部有义民自保,屡挫虏锋”,虽未点名,但无疑指向了流民屯。张溥在信中提醒林川,此举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流民屯的“合法性”,但也意味着正式进入了朝廷的视野,福祸难料。

同时,信中还提到,江南一些对朝廷失望、心怀故国的士绅和商贾,开始对“陕西义士”产生兴趣,或许未来会有更多像顾博士、雷匠人这样的人才,或明或暗地前来投奔。

黑石寨的胡三如今往来更加频繁,几乎成了流民屯的编外后勤官。他不仅稳定提供煤炭,还利用其熟悉地理的优势,帮助流民屯与更远处一些同样在挣扎求生的小型寨堡、村落建立了初步的联系,一个以流民屯为核心的、松散的生存同盟正在悄然形成。

这一日,林川在巡视新建的、专门用于技术研究和实验的“格物院”时,看到顾博士正对着一个用缴获的清军头盔改造的蒸馏装置出神,旁边放着几瓶提炼出的、纯度不同的液体。

“顾先生,这是?”

“林当家,”顾博士回过神来,指着那些液体,“此乃在下尝试从烈酒中提纯之‘酒精’,或许……可用于清洗伤口,比寻常清水效果更佳。只是产量太低,耗费甚巨。”

林川拿起一瓶,嗅到一股浓烈刺鼻的气味,心中一动。他想起另一个时空里,这东西在战场救护上的巨大作用。

“耗费再大,也值得一试。”林川当即表态,“需要什么,尽管开口。”

技术的触角,开始向着更广阔、更细微的领域延伸。

新规在阵痛中扎根,技术在废墟上萌发,外界的目光愈发复杂。流民屯这棵大树,在经历过狂风暴雨的摧折后,不仅没有倒下,反而在伤痕处,生发出了更加坚韧、也更加多样的新芽。而它的根系,也正向着四周的土壤,更深、更广地蔓延开去,汲取着养分,也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地下的暗流与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