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2 / 2)

此刻朱厚烈选择闭关修炼。他停留在大宗师中期已久,境界已然稳固,正待突破契机。对其而言,修为精进并非难事——体内尚存大量未炼化的龙元之力。此次闭关,他成功炼化部分龙元,顺利晋升至大宗师巅峰,距天人合一仅半步之遥。

然而突破最后关卡绝非易事。朱厚烈清晰感知到瓶颈所在,需参悟天地法则方能突破。正因如此,当世天人合一强者凤毛麟角,除武当张三丰外,几成传说。

禀皇上,杨首辅急奏,恳请陛下回宫。侍从呈上书信。朱厚烈阅后略显无奈——因长期离宫已引发朝野非议。此前他将锦衣卫、东厂及护龙山庄等精锐调入军中,导致监国的杨首辅难以震慑群臣。此番不得不亲自回朝坐镇。

**捷报传遍四方,朕已荡平蒙元全境,今日起大军凯旋!**

自朱厚烈攻占蒙元以来,已过去不少时日。这段日子他始终驻留蒙元,终究不妥。

更何况此番征战大获全胜,正该风风光光回朝,扬威天下。

朱厚烈毫不犹豫,当即下令班师。

沿途百姓纷纷涌 ** ,欢呼相迎。

此次凯旋,彻底奠定了朱厚烈的 ** 威望。

新君初登大位,仅率十万兵马便灭一国,如此功绩,远超昔年封狼居胥!

毕竟,他可是将整个蒙元从地图上彻底抹去!

如今大明子民对这位骁勇善战的皇帝,无不敬若神明。

不多时,朱厚烈率军抵达皇城,文武百官早已在宫门外列队恭候。

他身披战甲,胯下骏马威风凛凛,气势逼人!

……

太和殿内,朱厚烈端坐于久违的龙椅之上,俯视群臣。

众臣齐声跪拜:“吾皇 ** ** 万 ** !”

“众爱卿平身。”

礼毕,朱厚烈朗声道:“此番远征蒙元,如今疆土尽归大明。自今日起,世间再无蒙元,唯有大明元州!”

听闻此言,群臣纷纷歌功颂德。

“陛下功业震古烁今,臣等叹服!”

“圣上文治武功冠绝天下,一统江山指日可待!”

“两月荡平蒙元,陛下真乃千古第一雄主!”

“短短六十日收服北疆,陛下神威,臣等五体投地!”

……

一番溢美之词后,朱厚烈抬手示意众人适可而止。

待朝堂安静,方有人出列奏道:“陛下,臣有本上奏。”

---

礼部尚书上前一步,声音在殿内回响:陛下此次亲率十万大军北征蒙元,仅用两月便大获全胜,开疆拓土之功,旷古烁今!

他话锋一转:然陛下虽立下不世战功,却疏于朝政,臣以为不妥。恳请陛下近期暂留宫中,专心处理政务。

这位礼部大臣竟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皇帝的不满。

朱厚烈静默不语,目光扫过群臣。礼部侍郎率先出列:臣附议!

工部尚书紧随其后:臣附议!

工部侍郎也迈步上前:臣附议!

转眼间,满朝文武接连表态,齐声劝谏皇帝驻留皇宫。

群臣各怀心思,朱厚烈心知肚明。这些劝谏绝非出于对君王的爱戴,而是各有盘算。但他无意深究。

统一六国是朱厚烈的宏愿。若困守深宫,何年何月才能实现?并非不信任将士,而是他亲临战场能极大提升明军战力。

想将他禁锢宫中?绝无可能。

朱厚烈起身踱步,鎏金靴踏在玉阶上发出清脆声响:众卿所言极是。朕身为一国之君,确不该久离宫闱。

他缓步走下丹墀,朝礼部尚书走去:虽军务缠身,终究荒废了朝政...这龙椅,坐着也不轻松啊...

在这片综武大陆上,曾有七国鼎立,如今仅余六国。

自朕收服蒙元以来,蒙元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他们长期遭受蒙元朝廷的压迫,生活困苦。如今朕以仁政待之,蒙元百姓对大明心悦诚服,深信朕能带来太平盛世,让他们安居乐业。这更坚定了朕一统天下的决心。

朱厚烈踱步至礼部尚书面前,继续道: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若朕久居深宫,征战之事必受影响。相较之下,朕更适合领兵征战,而非整日端坐金銮殿批阅奏章。思虑再三,朕想到一个两全之策:从即日起改革大明体制,实行军政分治。设两位皇帝,一位主政,一位主军。诸位意下如何?

观礼部尚书勤于政务,定能胜任朝政要务。这第二位皇帝之位,就由刘爱卿担任,诸位可有异议?

听闻此言,礼部尚书立即跪伏在地,高呼:陛下!微臣万死不敢!

陛下三思!

此事万万不可!

请陛下收回成命!

朝臣们纷纷叩首劝谏。在众人看来,朱厚烈此言绝非真心,自古以来从未有过一朝二帝的先例,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若当真应允,只怕顷刻间便会人头落地。

望着跪伏的群臣,朱厚烈冷笑一声,转身重回龙椅。

“朕给过你们机会,是你们自己不懂把握,休怪朕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