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旧族心结(2 / 2)

慕容翰心中一惊,背后瞬间渗出冷汗。他昨日府中聚会,今日崔浩便已知晓?朝廷的耳目竟如此灵通!他连忙道:“崔公明鉴!不过是些年轻人酒后失态,思乡情切,绝无他意!下官回去定严加管束!”

崔浩摆摆手,笑容不变,眼神却渐渐锐利起来:“年轻人思乡,情有可原。陛下胸怀广阔,亦能体谅。然,需知分寸。过去纵马草原,固然快意,然战乱频仍,部族相攻,百姓流离,岂是长久之道?如今陛下混一北方,废部落制,行郡县,编户齐民,正是要革除积弊,共造太平盛世。此乃大势所趋,顺之者昌。”

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口气,语气依旧平淡,却重若千钧:“至于胡汉通婚,陛下意在促进和睦,消除隔阂,使各族血脉交融,永无纷争,实乃百年大计,仁政也。若有谁不解圣意,妄加非议,甚至暗中阻挠……那便是自绝于朝廷,自绝于天下太平了。”

他目光落在慕容翰脸上:“归义侯是聪明人,当知如何劝导族中子弟,安分守己,顺应时势。陛下不吝爵禄田宅,予尔等富贵荣华,所求者,不过是一个‘安’字。若有人不甘于此,非要兴风作浪……”

崔浩没有说下去,只是轻轻放下了茶杯,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

慕容翰只觉得那声音如同惊雷炸响在耳边,连忙起身,躬身道:“崔公金玉良言,下官铭记于心!定当严约束部众,绝不敢有负陛下天恩与崔公教诲!”

“如此甚好。”崔浩又恢复了温和的笑容,“对了,听闻侯爷有一女,年方二八,蕙质兰心?恰好陛下族弟,陈留公世子,正值适婚之年,文武双全,陛下亦有撮合之意。若能成就这段良缘,岂非美事一桩?也足显陛下对侯爷的恩遇啊。”

慕容翰身体微微一僵。将爱女嫁与汉人宗室?这……他心中本能地抗拒,但看着崔浩那看似商量实则不容置疑的笑容,想起方才那番软中带硬的警告,他知道,这并非询问,而是命令,是试探,也是将他进一步绑上新朝战车的绳索。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翻腾,挤出一丝笑容:“能……能得陛下赐婚,是小女的福分,下官……感激不尽!”

离开崔府时,慕容翰的后背已被冷汗浸透。崔浩的手段,恩威并施,绵里藏针,让他深感恐惧。朝廷对他们的动向一清二楚,容忍是有限的。

然而,并非所有鲜卑旧族都如慕容翰这般“识时务”。

数日后,原北魏宗室疏支、性格暴烈的拓跋丕,在一次公开场合,借着酒意,大肆抨击朝廷政策,辱骂主张胡汉通婚的官员是“欲亡我族类”,甚至言语间对皇帝多有冒犯。

此事迅速被报入宫中。

这一次,朝廷的反应不再是召见安抚。

皇帝陈衍震怒,下旨严办。崔浩亲自督办,以“大不敬”、“煽动族衅”之罪,下令金吾卫连夜闯入拓跋丕府邸,将其缉拿。未经太多审讯,便迅速判决:夺其爵位,抄没家产,拓跋丕本人流放岭南烟瘴之地,其直系亲属皆受牵连。

消息传出,整个长安的鲜卑旧族圈子如同被浇了一盆冰水,瞬间鸦雀无声。所有的不满、怨望、串联,都在拓跋丕凄惨的下场面前,化为了无边的恐惧。

慕容翰闻讯,在家中独坐良久,最终长叹一声,彻底熄了所有不该有的心思。他严厉告诫族中子弟,从此谨言慎行,安心做新朝的顺臣富家翁。对于与陈留公世子的婚事,他也开始积极筹备。

民族融合的道路,注定充满阵痛。怀柔与铁腕,如同皇帝手中的两道缰绳,拉扯着这些心怀故国之思的旧族,在时代的洪流中,踉跄地走向一个未知却不可逆转的未来。长安的繁华之下,暗流依旧在涌动,只是变得更加隐秘,更加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