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镇恶亲临堡下观察。只见坞堡地势险要,强攻必然损失巨大。
“围起来!断其水源,绝其外援!”王镇恶下令。大军将坞堡围得水泄不通。
同时,他并未干等。让士卒日夜在堡外鼓噪呐喊,施加心理压力。又将投石机推至射程边缘,不时发射石弹或火弹。甚至将抓获的附近魏军俘虏押至堡前劝降,动摇其军心。
围困至第五日,堡内似乎仍无动静。王镇恶却接到斥候报,发现一队人马试图从后山小路潜出,似要求援或运粮。
“果然忍不住了。”王镇恶冷笑,“伏兵拿下!”
一场小规模伏击,全歼出堡者。从俘虏口中得知,堡内虽粮草尚可,但水源已开始紧张,人心惶惶。
翌日,王镇恶命人将俘虏的头颅和劝降书信射入堡中。信中最后强调:“明日午时,若再不降,破堡之后,鸡犬不留!”
当夜,堡内发生内讧。主张投降的派系与死硬派火并。拂晓时分,堡门忽然打开,一群族人绑了负伤的死硬堡主及其几个儿子,出堡请降。
王镇恶接纳了投降,当众斩杀原堡主,却赦免了其余宗族,并任命带头投降的二房头领暂管堡务,需提供粮草,并派子弟加入北秦军。恩威并施,张家堡就此平定。
招降效果与王镇恶的决断
在军事行动的间隙,崔浩起草的招降檄文发挥了巨大作用。檄文所列之优待条件,以及北秦军展现出的雷霆手段,形成了鲜明对比。
附近一些小规模的坞堡、山寨,自忖无力抵抗,纷纷派人携带粮食、牛羊,甚至少量兵甲,前往秦军营请降,以求保全宗族。一些原本摇摆的县城,闻风而动,杀掉了城中的北魏死忠分子,主动开城归顺。甚至有几个投降的坞堡主,为了表功,主动引导秦军去攻打那些平日与他们有仇怨、且仍抗拒不降的邻居。
王镇恶对此来者不拒,但始终保持警惕。对于真心归顺者,他按陛下旨意给予优待;对于首鼠两端、试图蒙混过关者,一经发现,立即以最严厉的手段处置,并将其资产赏赐给率先归顺者。他深知,在此非常时期,宽严相济,方能最快稳定局面。
短短半月余,洛阳周边区域的抵抗势力被迅速荡平或收编。王镇恶用他的铁腕与精准的策略,高效地执行着“犁庭扫穴”的任务,为秦在中原的统治扫清了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障碍。北秦的兵锋与政令,开始越过洛阳城墙,真正向四周的州县乡野渗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