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平城的怒火(2 / 2)

“崔浩!你竟敢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长孙翰立刻厉声驳斥,“陛下!陈衍小儿,不过侥幸得势!其所依仗,无非些奇技淫巧,岂能与我大魏真正的铁骑劲旅相抗衡?五年前之败,乃天时不利,加之刘裕旧部负隅顽抗。如今其立足未稳,正是我等一举踏平之良机!若待其羽翼丰满,根深蒂固,则后患无穷!”

又一位老成持重的宗室亲王出列:“陛下,长孙司空所言虽有理,然崔中书之忧亦不可不察。且如今南方尚有刘宋虎视眈眈,若我大军全力南征,刘义隆趁机北上,如之奈何?两线作战,乃兵家大忌啊!”

“刘义隆?”长孙翰嗤之以鼻,“一个守户之犬尔!优柔寡断,深受其国中门阀掣肘,岂敢轻易北犯?待我灭秦,携大胜之威,顺势东进,江淮之地亦可图之!”

朝堂之上,顿时分成两派,激烈争论起来。主战派以武将为主,群情激愤,誓要雪耻;谨慎派则以部分文官和老成宗室为代表,强调困难,担忧后果。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拓跋焘冷冷地看着下方的争论,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直到争吵声渐歇,所有人的目光再次集中到他身上时,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恢复了之前的冰冷和决绝,不容置疑:

“诸卿之议,朕已知晓。”

“然,朕意已决!”

“朕岂不知南秦有备?岂不知黄河难渡?岂不知刘宋在侧?”

“然,国耻当前,若只因艰难便裹足不前,我拓跋氏还有何颜面立于这天地之间?我鲜卑铁骑的赫赫威名,难道要靠避战来维系吗?”

“陈衍必须死!南秦必须灭!此战,关乎国运,更关乎国格!朕,不惜一切代价!”

“长孙翰!”

“臣在!”长孙翰激动出列。

“命你即刻统筹粮草,调集各部兵马,限期一月,集结于黄河沿岸!”

“诺!”

“传令河北、漠南诸镇,严密戒备,防范刘宋及柔然异动!”

“诺!”

“工部,加紧督造战船、攻城器械!朕要的是最快、最好的!”

“诺!”

一道道命令从拓跋焘口中吐出,如同冰冷的铁锤,砸碎了所有犹豫和反对。他的意志,如同平城冬日凛冽的寒风,瞬间冻结了整个朝堂。

崔浩等人看着皇帝那决绝而近乎偏执的眼神,知道再无转圜余地,只得将满腹的担忧咽回肚子里,深深地低下头去。

拓跋焘最后扫视全场,目光仿佛穿透了宫殿的墙壁,投向了遥远的南方,投向了那个他恨之入骨的对手。

“陈衍……”他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丝残忍的弧度,“你的皇帝梦,该醒了。朕,会用你的头颅,来祭奠我大魏的五万英魂!”

退朝的钟声敲响,沉重而压抑。文武百官怀着各异的心情,默默退出大殿。

平城的怒火,已被彻底点燃。一场决定北方命运的滔天战火,即将席卷黄河两岸。整个天下,都将在这位鲜卑雄主的复仇意志下,为之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