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边境巡阅(1 / 2)

长安城未央宫的喧嚣渐次远去,取而代之的是黄河咆哮的水声和塞外旷野的风啸。春末夏初,正是草长马肥之时,亦是边境多事之秋。帝国初立,内政固然千头万绪,但外部的獠牙从未收起。北魏拓跋焘虽经黄河之败,元气未复,然其狼子野心,天下皆知。北方的柔然,西陲的零星残部,亦如秃鹫,时刻盘旋,伺机啄食。

深知此理的皇帝陈衍,将朝中政务暂交崔浩与皇后慕容月协同处置,亲率一干核心将领,北上西进,开始了称帝后的首次大规模边境巡阅。此行目的明确:检阅边防,震慑不臣,鼓舞士气,并将皇帝的意志与目光,直接投射到帝国最遥远的边疆。

巡阅的第一站,便是关乎长安安危的黄河防线。

巨大的龙舟逆流而上,船舷两侧是护航的大秦水师战船,旌旗招展,刀枪映日。陈衍立于船头,玄色龙纹常服外罩着一件轻甲,目光如炬,扫视着两岸山河。身旁,王镇恶、独孤信等将领悉数在侧,同样甲胄在身,神情肃穆。

船队在一处重要的渡口兼军镇停靠。此镇名为“风陵渡”,乃沟通河东、关中的要冲,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驻守此地的折冲都尉早已得报,率领麾下府兵军官,于码头列队相迎,军容整肃,鸦雀无声。

陈衍并未急于进入舒适的镇所,而是直接登上了依山势修建的防御城墙。墙体厚实,雉堞森然,了望塔高耸。沿着城墙,每隔一段便架设着巨大的床弩和经过工械司改良的配重投石机,黝黑的炮身散发着冰冷的杀气。

“试射。”陈衍淡淡下令。

都尉领命,令旗挥动。号角声中,只听“嘭”“嗡”的巨响接连传来,巨大的弩箭撕裂空气,如同死神的标枪,狠狠扎向黄河中预设的浮靶,瞬间将其洞穿、击碎。投石机抛出的数十斤石弹,划出恐怖的弧线,砸落在远方的河滩上,发出沉闷的巨响,溅起漫天泥沙。

陈衍仔细观察着射击的精度、射程以及器械操作的熟练程度,微微颔首:“操练得法,器械维护亦佳。此乃国之坚盾,辛苦了。”

都尉与士卒们闻言,胸膛都不自觉地挺高了几分,齐声吼道:“愿为陛下效死!”

陈衍沿着城墙缓步而行,不时停下来,用手抚摸冰冷的墙砖,查看女墙后的藏兵洞和物资储备库,甚至亲自试了试弩机的绞盘。他问得极为细致:士卒轮换周期?粮草储备几何?箭矢耗材补充是否及时?冬季防寒、夏季防暑有何措施?遇敌预警机制如何?

那都尉对答如流,显然是用心任事之人。陈衍脸上露出赞许之色,对身旁的王镇恶道:“边关苦寒,将士不易。传朕旨意,此镇官兵,本月粮饷加倍。有功军官,记录在案,另行封赏。”

“谢陛下隆恩!”欢呼声顿时响彻城墙。

随后,陈衍又视察了渡口的战船和水寨,观看了水军操演。看到那些熟悉的、经过改良的艨艟斗舰灵活穿梭,水卒悍勇,他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指挥水师纵横江河的日子。

离开风陵渡,巡阅队伍并未折返,而是继续向西,沿着黄河“几”字形河道,一路巡视了多处关隘、军镇、烽燧。陈衍登高远眺,对岸北魏的城池轮廓隐约可见,对方的哨骑也在远处逡巡,但慑于大秦皇帝亲临的威势和严整的军容,不敢过分靠近。

“拓跋焘此刻,想必也在某处看着我们。”陈衍对独孤信淡淡道,“让他看,看得越清楚越好。让他知道,朕的防线,固若金汤。让他记住黄河水赤三日的教训。”

独孤信沉声道:“陛下放心,将士们秣马厉兵,只待陛下一声令下。”

陈衍摆手:“仗,迟早要打。但眼下,先让他不敢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