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敦煌的说客(2 / 2)

李暠彻底动容了,呼吸都微微急促起来。北秦给出的条件,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不是吞并,而是招抚;不是剥夺,而是给予更大的舞台和荣耀!这与他想象中兵临城下、屈膝投降的场景截然不同。

然而,他毕竟是统治一方多年的君主,理智尚存。巨大的诱惑背后,必然有相应的代价和风险。他强压下激动,迟疑道:“陛下天恩,浩荡如海!老夫……老夫感激不尽!只是……北凉那边……沮渠蒙逊骁勇,兼有柔然为援,若是……”

他还是担心北凉的威胁和北秦是否能真正兑现承诺。

宋弁似乎早料到他有此一问,脸上笑容不变,从容地从袖中取出一份卷轴,并非战书,而是一份经过巧妙编排的“军情简报”。

“西凉公所虑,陛下亦深知。”宋弁缓缓展开卷轴,语气平和得像是在讨论学问,“然,公或许有所不知。我大秦自立国以来,将士用命,百战百胜。去岁黄河之战,陛下亲临战阵,大破北魏拓跋焘数十万精锐,迫其呕血北遁,此公当有耳闻。”

他指着卷轴上的一些模糊但听起来很吓人的数字和描述:“如今,我大军锐气正盛,兵甲之利,更胜往昔。大将军王镇恶,已亲率破阵锐士,陈兵边境,日夜操练,只待陛下一声令下。”

他没有直接说要去打北凉,但“陈兵边境”和“破阵锐士”这几个字,结合王镇恶的威名,已足够有分量。

“至于柔然,”宋弁轻笑一声,带着一丝文人式的轻蔑,“不过疥癣之疾,跳梁小丑。其部族散落,逐水草而居,有何战力可言?无非是见利而起,遇强则散。若其真敢南下,我大秦铁骑,正可借此良机,为陛下、为西凉公,乃至为天下,除此边患!”

他将可能的军事冲突,轻描淡写地转化为一次为西凉“除患”的正义行动。

“陛下之意,甚为明了。”宋弁最后总结道,目光诚恳地看着李暠,“携手共进,则西凉公可保宗庙、享尊荣,西凉士人可获前程,百姓可享太平,华夏文明可得以在西陲弘扬光大。若……若是迟疑不决,乃至心生他念,则一旦兵连祸结,玉石俱焚,非陛下所愿见,恐亦非西凉公与敦煌百姓之福。”

软硬兼施,恩威并济。文化的认同,个人的荣耀,士人的前途,家族的延续,再加上边境那实实在在的军事压力……宋弁的言辞,如同一张精心编织的网,将李暠牢牢罩在其中。

李暠坐在王座上,双手微微颤抖,内心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激烈挣扎。归附的诱惑巨大,但独立王位的权势也难以割舍;北秦的条件优厚,但未来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北凉的威胁是现实的,但北秦的军力似乎更为强大……

他看了一眼殿下的臣子,有些人眼中已露出渴望的神色,有些人则依旧忧虑重重。

“陛下厚意……老夫,老夫需要时间……与群臣商议……”李暠最终艰难地吐出这句话,声音干涩。他需要时间消化这巨大的信息量,更需要时间观察北凉那边的反应和北秦真正的决心。

宋弁深知过犹不及,今日种下的种子已然足够。他见好就收,从容起身,拱手道:“此乃自然。如此大事,确需慎重。外臣便在馆驿静候佳音。望公以苍生为念,以文明为重,做出明智抉择。”

他再次行礼,翩然告退,留下李暠和一殿心神不宁的西凉臣子,在巨大的诱惑和沉重的压力下,继续着无尽的煎熬与争论。

宋弁走出王宫,抬头望向敦煌湛蓝的天空,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他知道,攻心的第一步,已经成功了。接下来的,就是等待,以及让王镇恶那边的“武略”,继续施加恰到好处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