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渠苟健眼中精光一闪,立刻拍着胸脯道:“殿下说得对极了!那拓跋焘不是什么好东西!殿下放心,有我北凉在河西看着,绝不让魏虏一兵一卒从西边威胁殿下!我主愿与殿下会盟,共击北魏!”
他的话听起来慷慨激昂,但承诺却空泛得很。“看着”、“共击”,如何看?何时击?全是活话。
陈衍自然不会尽信,但他要的就是这个态度,至少目前稳住北凉,避免两线作战。“好!有将军此言,孤便放心了。请回复河西王,他的美意,孤收下了。愿秦凉之间,永息干戈,互通有无。”
他顿了顿,对两国使者说道:“两位使者远来辛苦,请在馆驿好生歇息。孤已命人备下回礼,不日便由使者带回,以表孤对凉公与河西王的情谊。”
他又看似随意地补充道:“另外,孤有意重开丝绸之路,保护商旅,降低关税,使长安再成天下辐辏之地。届时,还望西凉、北凉予以方便,共襄盛举。”
此言一出,宋繇和沮渠苟健眼中同时爆发出惊人的光彩!
丝绸之路,那可是河西走廊各国的生命线!战乱多年,商路时断时续,各国收入大减。若北秦真能稳定关中,重开并保护商路,对于西凉、北凉而言,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其意义远胜于一般的政治盟约。
“殿下英明!”
“殿下放心!此事包在我北凉身上!哪个马贼敢动商队,我沮渠健第一个拧下他的脑袋!”
这一刻,两人的欣喜和承诺,显得真实了许多。
接见完毕,两国使者心满意足地退下。
陈衍独自坐在殿中,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西凉是真弱,需要依附。北凉是假意,需要提防和利用。但无论如何,河西两大政权第一时间前来道贺臣服,在政治意义上至关重要。这等于初步承认了北秦对关中的统治权,极大地提升了北秦的国际声望(至少在西北方面),也暂时免除了西线的后顾之忧。
“重开丝绸之路…”陈衍沉吟着。这不仅是经济手段,更是强大的政治和外交工具。它将把河西诸国的利益与北秦深度捆绑。只要商路畅通,他们就不敢轻易与北秦为敌。
“王上,此二人,尤其是那北凉使者,看似粗豪,实则精明,其言不可尽信。”不知何时,崔浩(此崔浩为北秦谋士,与北魏崔浩同名)悄然出现在殿内,低声说道。他负责情报工作,对河西情况了如指掌。
“孤知道。”陈衍笑了笑,“沮渠蒙逊是想坐山观虎斗,看看我和拓跋焘谁能笑到最后。不过,只要利益给得够,他这条地头蛇,暂时就不会乱咬人。传令下去,加强对陇西、河西方向的侦查,尤其是北凉的军队调动,一有异动,立刻来报。”
“是。”
“另外,回复西凉的礼物,加重三分。多赐予书籍、农具、良种。我们要让西凉知道,跟着我们,比跟着谁都强。”
“臣明白。”
殿外,阳光正好,洒在未央宫开始清理修缮的广场上。来自河西的风,似乎也带来了西域沙尘的气息,以及……无限的可能。陈衍知道,经略西方的序幕,已经随着这两队使者的到来,悄然拉开了。下一步,便是如何将这初步的臣服与结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影响力与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