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并州寒夜,龙血染襟(2 / 2)

“长…安…”他艰难地吐出这两个字,每一个音节都带着血沫,“朕的…长安…竟…竟落入那匠奴之手?!” 陈衍出身寒微,曾以技艺讨好门阀,这是他最鄙夷的。如今,竟是被这样的人夺去了帝国西南的重镇,这比战败本身更让他难以接受。

“陛下!陛下保重龙体啊!”崔浩急声道,一边用袖角去擦拓跋焘唇边的血迹,触手一片温热黏腻,令他心惊肉跳。“长安虽失,然国本未动!我大魏根基在北,并州犹在,精锐尚存!只需陛下稳住心神,励精图治,他日必能……”

“必能什么?!”拓跋焘猛地推开崔浩,挣扎着想站起来,却又无力地坐了回去,喘息更加急促,“潼关若失…河东若失…他便可长驱直入…直逼河北!朕…朕小看了他…小看了那个北秦…”

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鲜血再次涌出。剧烈的情绪波动和接连的打击,终于让这个素来强健、骄傲的帝王支撑不住。他感到一阵天旋地转,浑身的力量仿佛都被那两口鲜血带走了,视线开始模糊,耳边臣子们的惊呼也变得遥远起来。

“……严防…潼关…绝不可…让秦虏东出…”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抓住崔浩的手,指甲几乎掐入对方的肉中,断断续续地命令,“召…召集各镇兵…军…朕要…御驾…”

话音未落,他头一歪,彻底昏死过去,倒在御座之上。

“陛下!”

“太医!太医怎么还不来!”

晋阳宫这一夜,彻底陷入了混乱和恐慌。皇帝吐血昏厥的消息被严格封锁,但那种末日降临般的恐惧,却如同瘟疫般在行宫内外,乃至整个晋阳城的北魏统治阶层中迅速蔓延开来。

崔浩临危受命,与长孙翰等大臣一边焦急地等待太医诊治结果,一边强压着内心的惊惶,紧急商议应对之策。

“立刻八百里加急,传令潼关守将尔朱羽健、蒲坂守将叔孙建、龙门守将尉眷!死守关隘渡口,没有陛下手谕或中书令符文,一兵一卒不得后撤!违令者,族诛!”崔浩的声音冰冷而决绝,此刻必须用最严酷的军法稳住阵脚。

“并州境内,所有州郡兵、各部落兵,即刻向晋阳集结!开放府库,重赏征募敢战之士!”

“严密排查城内奸细,尤其是与关中有关联者,宁错杀,不放过!”

“陛下病重之事,绝不可外泄!对外只称陛下偶感风寒,需要静养!”

一道道命令从混乱的宫殿中发出,试图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强行拉起一道摇摇欲坠的防线。

寝宫内,灯火通明。太医们战战兢兢地诊治后,得出的结论是急火攻心,兼之劳累过度,邪风入体,情况凶险,需绝对静养,不能再受任何刺激。

拓跋焘躺在龙榻上,面色如金纸,呼吸微弱,全然没了往日叱咤风云的雄姿。

崔浩站在榻前,看着昏迷不醒的皇帝,又看看窗外依旧漆黑的夜空,心中沉重如山。他知道,北魏立国以来,从未遭遇过如此惨败,也从未面临过如此险境。陈衍的北秦,已非疥癣之疾,而是心腹大患!

“陈衍…北秦…”崔浩喃喃自语,苍老的脸上皱纹更深了。他一生算计,辅佐拓跋焘壮大北魏,却没想到会突然杀出这样一个可怕的对手。技术奇诡,用兵狠辣,更兼深谙收买人心之道。

如今皇帝倒下,强敌虎视于西,国内人心浮动,那些被武力压服的部落、那些心怀怨望的贵族…是否会趁机生事?

这个寒冷的并州之夜,对于北魏而言,仿佛看不到尽头的长夜。帝国的未来,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不祥的阴影。拓跋焘在昏迷中,或许仍在不甘地嘶吼,而那口喷涌出的龙血,则成为了这个强大帝国由盛转衰的第一个刺目印记。能否守住东出的门户,能否熬过这个寒冬,一切都成了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