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却月阵的雏形(2 / 2)

水师策应: 阵型紧靠河岸,水师楼船上的拍竿、弩炮可直接提供远程火力支援,覆盖阵前大片区域,打击敌方后续梯队和指挥节点。

“此阵之要诀,在于‘固守’与‘杀伤’。”陈衍总结道,“依仗车阵和长矛,固守待敌。依靠强弓硬弩,大量杀伤其人马。待其士气衰竭、兵力折损严重之时,再以预留之精锐,伺机反击。只要阵型不乱,弩箭不尽,胡骑纵有万千,亦难撼动分毫!”

帐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在消化这个前所未闻的防御阵型。它完全颠覆了传统步兵结阵迎敌的模式,极具攻击性的防御思想。

王镇恶首先击掌赞叹:“妙!以车为城,以弩代戟,化被动为主动!此阵若成,诚为克制骑兵之利器!”

檀道济沉吟道:“然则,此阵对弩箭消耗极大,对士卒纪律要求极高,非百战精锐不能胜任。且布阵需时,若被敌骑提前窥破,半渡而击,则危矣。”

朱超石也补充:“车辆改造、弩箭储备,皆需时日。”

刘裕的目光越来越亮。他久经战阵,瞬间就抓住了这个阵型的精髓和巨大潜力。它完美地结合了北府军现有的装备优势和即将面临的地形特点,将步兵变成了一个浑身是刺的钢铁堡垒。

“善!大善!”刘裕猛地一拍桌子,“此阵形如半月,却敌于外,便称之为——‘却月阵’!”

他立刻做出部署:

即刻下令: 全军收集、改造所有可用车辆,按照陈衍的要求加固、连接,并统一编号管理。

优先供给: 所有工匠营全力生产弩箭,尤其是重型床弩所需的大型箭矢。弓弩的保养和弩手的强化训练列为第一要务。

秘密演练: 挑选最精锐、最沉稳的老兵部队,在黄河沿岸寻找相似地形,秘密进行“却月阵”的布阵、变阵演练。由陈衍负责技术指导,刘裕亲自督导演练,不断完善细节。

情报封锁: 严格保密,绝不能让北魏侦知此阵的存在和具体形态。

接下来的日子里,在北魏骑兵的窥视之下,北府军紧锣密鼓却又极其隐秘地开始了“却月阵”的筹备工作。黄河岸边的某些偏僻河滩,时常传来车辆移动的嘎吱声、军官嘹亮的号令声以及弩箭密集射击的破空声,但每当北魏斥候试图靠近查看时,总会遭到北府游骑的无情驱赶或猎杀。

陈衍更是忙碌异常。他不仅要指导车辆改装、监督弩箭生产,还要不断根据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调整阵型细节:车辆如何连接更牢固?弩兵如何分层射击才能保证火力不间断?长矛手与弩兵如何协同?两翼的反击部队何时出击效果最佳?

慕容月偶尔也会被陈衍询问关于鲜卑骑兵冲锋习惯、马匹特性等问题,她提供的信息虽然简短,却往往能切中要害,帮助陈衍更好地完善针对性的设计。

一种全新的战术,正在战争的巨大压力下,悄然孕育、成型。它就像一枚尚未出鞘的绝世宝剑,隐藏在黄河的波涛声与北府军的操练声中,等待着饮血的那一刻。

刘裕的目光变得更加深邃。他知道,“却月阵”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他能否顺利拿下关中,乃至未来与北魏争雄的格局。而陈衍,则在这日复一日的构思与实践中,仿佛看到了未来那场决定性的河岸之战——步兵、车阵、强弩,将如何与狂飙突进的鲜卑铁骑,碰撞出惊天动地的火花。

黄河,这条古老的母亲河,即将再一次见证一场颠覆传统战争观念的奇迹。却月之阵,雏形已具,只待一场真正的血火来检验它的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