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叮!
石屑飞溅。
他刻下的并非亡者姓名,而是一串看似普通、实则暗藏玄机的文字和符号:
慈母王氏之墓
元兴三年腊月 孝子泣立
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为冻饿而死的无名老妇所立的普通墓碑(“王氏”是当时最常见的姓氏之一)。但在“慈母”二字的笔画转折处,陈衍极其隐秘地加深了某些刻痕;在“元兴三年”的“三”字最后一横末端,留下了一个微小的、向上的勾挑;在“腊月”的“月”字内部,刻下了一个细如发丝的、类似北斗七星的七个小点;而在“孝子泣立”的“泣”字下方,则凿出了一个不起眼的、水滴状的小凹坑。
这些细微的、看似刻工粗糙或石质瑕疵的记号,在陈衍心中,却是一套只有他和刘裕核心圈才知晓的暗码!它基于《千字文》的排序和特定笔画增减规则:
“慈母”笔画转折的加深:对应第几批次(此处为第一批次)。
“三”字横笔末端的勾挑:代表“铁”字在约定密码本中的位置(如《千字文》“金生丽水”的“金”部)。
“月”字内的七星点:代表数量(七块)。
“泣”字下的水滴凹坑:代表“胚”的代码(“水”部变形,指代未锻之铁)。
这些信息组合起来,便是:第一批次,铁胚,七块。藏于此坟之中。
每一座用来藏匿铁胚的“新坟”,其墓碑上都会留下类似的、独一无二的暗码,记录着批次、种类、数量。只有能解读这套密码的人,才能在需要时,精准地找到并取出这些深埋地底的“锋芒”。
刻完最后一笔,陈衍的手指已冻得僵硬麻木。他放下工具,看着这块在寒风中矗立的粗糙墓碑,又望了望周围无数无名的坟冢,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与沉重。为了生存,为了反抗,他们不得不利用亡者的安息之地,让冰冷的兵器与朽骨同眠。
王瘸子默默地走上前,用他那仅剩的、布满老茧的手,抓了一把冰冷的泥土,撒在新坟的坟头上。他没有说话,只是对着墓碑,如同对着所有埋骨于此的无名者,深深地鞠了一躬。寒风吹动他破烂的衣角,露出腰间断刃的旧疤。
“走吧。”陈衍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深深的疲惫。他最后看了一眼那座新坟和那块刻着冰冷暗码的石碑,转身,拄着拐,一步一瘸地,融入了乱葬岗浓重的夜色之中。
荒冢埋忠骨?不,是荒冢藏锋芒。冰冷的铁胚在生石灰的包裹下,在松木棺材的禁锢中,在无名坟茔的掩盖下,沉默地等待着。等待着重见天日,等待着被锻造成撕裂黑暗的利刃。而记录它们存在的唯一线索,便是那寒风中矗立的石碑上,无人能懂的、泣血般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