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长孙无忌(2 / 2)

长孙无忌微微颔首,忽然想起一事,指尖一顿,问道:“朝廷补充的粮草可曾运到?现存之粮,还可支撑几日?”

“回大人,粮草昨日方至,现存之粮,足可支撑全军及俘虏一月之用。”

“甚好。去安排押运吧。”长孙无忌话音未落,帐外忽然传来一阵巨大的骚动与惊呼声,间杂着兵器甲胄的碰撞声和士卒们敬畏的呐喊。

长孙无忌神色一凛,与程校尉对视一眼,迅速起身疾步而出。

刚出营帐,便被眼前景象震住。只见远方天际,十一道绚烂流光如彩虹经天,破空而来,其速之疾,其势之盛,令人心旌神摇!

流光瞬息间便已坠地,华光散处,显出当中一人挺拔如松的身影——正是大唐皇帝李世民!

他身披常服,却自有一股摄人的帝王气度,目光开阖间神光湛然。身后肃立着十位气度非凡、衣着各异的修士,个个神光内蕴,气息绵长,显然修为精深,绝非寻常人物。他们沉默地立于李世民身后。

长孙无忌心中剧震,急忙上前,拂衣单膝跪地:“臣长孙无忌,恭迎陛下圣驾!”身后反应过来的将士们哗啦啦跪倒一片,山呼万岁之声震彻山谷。

李世民随手收起悬浮身侧的赤霄剑,亲手将长孙无忌扶起:“辅机不必多礼,平身吧。”他声音平和,却自带一股令人心折的威严。

他自仙宫归来,并没有直接返回长安,而是吩咐那五百余随行人员先行回京,自己则带着十名精干的仙宫弟子,马不停蹄地直驱这紫阳山。

无他,实在是他如今“负债”累累,欠着仙宫巨量灵石,心中牵挂此地开采进度。

待众人起身,李世民目光如炬,扫过人声鼎沸的矿场,最终落在长孙无忌身上:“辅机,这几日紫阳山可还安稳?那些突厥俘虏,可有异动?”

“托陛下洪福,紫阳山一切如常,开采颇为顺利。现已采得灵石近千万,俘虏们在玄甲军严密看守下,尚不敢造次。只是……”长孙无忌略作迟疑。

“你我之间,有何不可言?”李世民道。

“只是那些俘虏终究是血肉凡躯,非金石之质,难以承受如此不间断的劳役。臣……臣擅自做主,已命他们分作两班,轮番作息,以期细水长流……”

他将自己的安排细细道出,心中不免有些忐忑,不知陛下会否认为他过于宽仁。

然而,李世民听罢,非但没有丝毫责怪之意,反而抚掌轻笑,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赞许。

“辅机所思,甚为周全!此策极好!”他语气肯定。

“这些突厥俘虏,如今亦是我大唐宝贵劳力,若一味苛待,累死殆尽,反倒不美,徒损国力。你此番安排,既保全了劳力,亦未耽误开采进度,思虑周详,做得很好!”

长孙无忌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恭敬道:“陛下过誉,此乃臣分内之事,不敢居功。”

“嗯。”李世民转过身,指向身后那十位气息沉凝的仙宫弟子,“这十位,皆是仙宫杰出弟子,修为精深。此次随朕回来,乃有要事在身……”

接着,李世民将仙宫决议于大唐境内设立附属宗门、自己即将禅让皇位成为宗门之主、以及程咬金、秦琼、太上皇、长孙冲等人皆为一宗之主等事,简明扼要地向长孙无忌及在场将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