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的意思是……”苏安安瞬间明悟,“让我们用这种视角,去监控网络和周边环境?寻找那些不正常的‘信息流失’或‘逻辑被啃噬’的痕迹?”
小树兴奋地点点头,他立刻尝试运用这种新视角。在他的“变量视界”中,网络边缘一处刚刚完成连接的、信息流尚不稳定的区域,突然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不自然的“信息澹化”!就像有一张无形的嘴,在那里轻轻吸走了一小口信息!
“那里!”小树立刻指向那个方向,同时通过网络将“变量视界”捕捉到的异常坐标共享给了所有人!
虽然无法直接“看到”敌人,但他们捕捉到了敌人“进食”时留下的痕迹!
“伊森!”石磊立刻下令,“目标区域,覆盖式能量扰动射击!不需要命中什么,干扰那片区域的信息稳定性!”
伊森小队毫不犹豫,数道能量光束射向小树标记的坐标附近空域。能量扰动了空间,也扰动了那片区域脆弱的信息流。
在“变量视界”中,那细微的“信息澹化”现象立刻停止了,仿佛那个无形的“食客”被突如其来的“噪音”打扰,暂时离开了“餐桌”!
“有效!”诺拉看着监测数据,虽然常规仪器依旧一无所获,但小树共享的“变量视界”反馈明确显示干扰起了作用。
然而,这短暂的胜利并未带来喜悦。所有人都清楚,这只是驱赶,并非消灭。而且,敌人显然不止一个。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借助林乐天共享的“变量视界”,“回音壁垒”的网络边缘多处都发现了类似的、极其隐蔽的“信息啃噬”现象。这些“信息捕食者”如同幽灵,悄无声息,防不胜防。能量扰动只能暂时驱散它们,无法造成实质伤害,而且频繁的能量射击对网络本身和能源储备也是负担。
“它们在学习……”泽拉观察着数据,语气凝重,“最初的啃噬还很生疏,现在变得更加隐蔽和高效了。它们在适应我们的干扰模式。”
压力再次增大。他们找到了探测敌人的方法,却缺乏有效消灭或永久驱逐的手段。新生网络如同一个巨大的、不断散发出诱人香气的蛋糕,吸引着无数看不见的食客。
就在这时,林乐天的意志再次透过维度传来,这一次,带着一种更具建设性的思路:
“或许……我们不应该只想着防御和驱赶。”
“它们以‘信息真空’和‘逻辑碎片’为食……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主动‘创造’一些对它们而言‘有毒’或者‘无法消化’的‘信息’和‘逻辑’?”
“用‘变量’……去污染它们的‘食物’?”
这个思路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瞬间照亮了新的方向。
用“变量”污染信息?创造“无法消化”的逻辑?
苏安安、小树、王小帅、诺拉,所有核心成员的思维都瞬间活跃起来。如何将林乐天那代表“可能性”与“不确定性”的“变量”特质,转化为一种可以被网络生产、释放的“信息武器”?
一场针对无形之敌的、前所未有的反击战术研讨,在“回音壁垒”紧张而专注地展开。而远在现实世界的林乐天,则持续维持着那宝贵的“变量视界”共享,成为他们对抗这场抽象战争中最关键的眼睛和大脑。
现实与游戏的智慧,在维度之间交汇,共同面对这来自信息层面的生存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