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午,她正在门诊值班,张院长的秘书来找她:林医生,院长请你现在去他办公室一趟。
林晚秋的心猛地一跳。她整理了一下白大褂,快步走向行政楼。
院长办公室里,除了张院长,还有医院的党委书记和后勤部长。看见她进来,张院长笑着说:林医生,好消息。你的项目通过了!
林晚秋一时没反应过来:通过了?
党委书记接过话,医院党委研究决定,将行军膏列为重点研发项目。拨给专项经费五千元,并把西侧那个闲置的制剂室划给你们使用。
后勤部长补充道:设备采购清单我们已经看过,会尽快落实。另外,药剂科会指派两名技术人员协助你。
这个好消息让林晚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张院长理解她的心情,温和地说:晚秋同志,医院支持你,是因为看到了这个项目的价值。希望你不负众望,把行军膏研发成功,为部队建设作出贡献。
我一定努力!林晚秋坚定地说。
项目获批的消息很快传开。药园的军属们听到后,都欢呼雀跃。马大嫂拉着林晚秋的手:晚秋,咱们的辛苦没有白费!
周婷婷也由衷地说:以后就能在正规场地生产了,再也不用在你家厨房挤着了。
最让林晚秋感动的是,医院很多同事都来表示支持。检验科主任答应帮忙做微生物检测,内科主任愿意协助临床观察,甚至连之前持怀疑态度的医务处主任,也表示会全力配合。
新的制剂室很快准备就绪。这是一个四十平米左右的房间,以前是存放杂物的仓库。在医院后勤部门的帮助下,墙面重新粉刷,安装了新的水电线路。
搬进新实验室的第一天,林晚秋站在明亮的房间里,看着崭新的工作台和仪器,恍如梦中。陆秀兰好奇地摸摸恒温水浴锅:嫂子,这个机器真高级。
以后我们就在这里工作。林晚秋对前来帮忙的军属们说,我们要建立严格的生产标准,确保每一贴行军膏都安全有效。
标准化生产并不容易。首先要制定详细的生产规程,从药材处理到成品包装,每个环节都要规范。林晚秋带着大家反复试验,记录每个步骤的最佳参数。
药材粉碎粒度要控制在80目,她对着灯光检查药粉,太粗影响药效释放,太细又容易结块。
融化温度必须控制在85±2度,她盯着温度计,温度过高会破坏有效成分。
在一次次试验中,生产流程逐渐完善。军属们也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操作越来越熟练。
一个月后,第一批在标准化条件下生产的行军膏下线。看着整齐规范的成品,林晚秋在实验室日志上郑重地写下:1980年12月28日,行军膏标准化生产首批试制成功。
这一刻,她想起在厨房里度过的无数个夜晚,想起那些失败的试验,想起战士们的试用反馈。所有的艰辛,在这一刻都化为了前进的动力。
她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进行严格的临床验证,完善生产工艺,争取早日列入部队正式装备。
但此刻,站在明亮的实验室里,看着身边共同努力的战友,她充满了信心。这个诞生于厨房的小小贴剂,正在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