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有强硬地坚持自己的方子一定有效,而是提出了“试验”的思路,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同时也点出了“节约成本”这个后勤部门最关心的问题。
王科长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脸上的神色变幻不定。他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军属的话有几分道理。成本,永远是后勤工作绕不开的坎。而且,她提出的猪舍选址、良种选育等基础建议,也确实在点子上,不像完全的外行。
“况且,”林晚秋见王科长态度有所松动,趁热打铁,补充道,“陈继先院长也了解一些我家传的情况,鼓励我多学习,多实践。如果组织上允许,我愿意在养殖场帮忙,一边学习正规的养殖技术,一边可以负责记录这些试验的情况。”
她再次抬出了陈老,这块金字招牌在军区医院系统内还是很有分量的。果然,王科长听到陈继先的名字,眼神动了动。
办公室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炉子里煤块燃烧的噼啪声。
过了好一会儿,王科长才缓缓开口,语气缓和了不少,但依旧带着公事公办的审慎:“林晚秋同志,你的这份……设想,我收到了。想法是好的,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过,养殖场建设是大事,具体方案还需要后勤部领导研究决定。这样吧,计划书先放在我这里,我们讨论一下。至于你个人参与的问题,等养殖场真正建起来,需要人的时候,再看情况安排。”
这显然不是立刻的允诺,甚至带着推诿和不确定。但至少,他没有直接否定,计划书被留了下来,这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林晚秋知道,这已经是在当前情况下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了。她不能急于求成。
“好的,谢谢王科长,谢谢各位同志。”她微微鞠了一躬,态度依旧谦逊有礼,然后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走出后勤部,冬日的冷风扑面而来,吹散了她额角因为紧张而渗出的细汗。她回头看了一眼那排红砖平房,心里五味杂陈。有被轻视的不甘,有面对质疑的压力,但更多的,是一种豁出去的释然和隐隐的期待。
她做到了。她克服了内心的怯懦,主动递出了那份凝聚了她心血和希望的计划书。无论结果如何,她迈出了这艰难而关键的第一步。
回到马桂兰家接冬冬时,马桂兰急切地问:“怎么样?他们怎么说?”
林晚秋笑了笑,笑容里有些疲惫,但眼神清亮:“计划书收下了,说需要研究。”
“收下了就好!收下了就有希望!”马桂兰一拍大腿,替她高兴,“晚秋,你可真行!敢想敢干!”
林晚秋抱着冬冬,走在回家的路上。孩子在她怀里咿咿呀呀,浑然不知母亲刚刚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阳光透过光秃秃的枝桠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她知道,前路依然漫长,质疑和困难不会少。但她已经不再是那个只能困于方寸之地、被动等待的林晚秋了。她有了自己想走的路,并且,已经勇敢地踏出了第一步。这份主动争取带来的力量感,悄然在她心底生根发芽,让她对未来的风雨,少了几分畏惧,多了几分迎战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