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星图下的和果子(2 / 2)

片刻,一滴泪落在碟沿。

这味道......他声音沙哑,是我母亲临终前,念叨的最后一口点心。她说,那年战乱,她逃难时藏在包袱里的,就是这种香气。她不知道叫什么,只知道,那是中国师傅给她的最后一课。

说完,他双膝跪地,深深叩首。

我们今天来,是想讨一个说法。他抬头望向陈砚舟,现在我明白了,真正该道歉的,是我们。我们拿着你们传来的火种,点燃了自己的炉灶,却回头说,这火是我们的。

围观的人群安静了片刻,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

有人高喊:打脸了啊!日本人也有认错的一天!

陈砚舟皱起眉头,抬手示意。

掌声停了。

它不是武器。他指着那枚仍在发光的和果子,也不是谁胜谁负的证据。它只是一个厨房,对另一个厨房的问候。三百年前有人把它带过去,今天有人把它送回来——这不是剽窃,是回音。

他转身看向宋小满,将最后一枚和果子递给她。

下次。他说,我们可以试试,把他们的纹样,也放进我们的馅料里。

宋小满接过果子,手指轻轻抚过花瓣边缘。她没有说话,但眼神明亮,像是终于等到了某种回应。

老人站起身,抹了把脸,对身后的同伴说了句日语。他们开始收拾东西,有人拿出手机,对着那盘和果子拍了很久。

我们想......老人转向陈砚舟,能不能留下?明天,我们想请您去我们临时设的日料展台,做一场交流。不是比赛,不是挑战,就是......聊聊厨房里的事。

陈砚舟看了看宋小满。

她点点头。

可以。他说,但有个条件。

您请说。

你们带来的点心,得用我们这里的水蒸。他指了指后厨,这井水是百年老泉,煮出来的糯米,软而不烂,黏而不糊。你们要是不用,就尝不出真正的。

老人笑了,眼角还带着泪痕:好。用你们的水,你们的火,你们的规矩。

人群渐渐散去,有人拍照发消息,有人低声议论。餐馆门口恢复了宁静,只有那盘和果子还在发光,星图虽淡,却未完全消散。

宋小满把模具重新放回柜子,顺手擦了擦玻璃门。她的手还在微微发抖,嘴角却微微上扬。

陈砚舟站在门口,腕上的银勺贴着皮肤,温热未散。他抬头望天,云层裂开一条缝隙,阳光斜斜地照下来,正好落在那枚最小的和果子上。

光点一闪,纹路又轻轻动了一下——这次,外圈的菊纹缓缓向内卷曲,与牡丹缠绕在一起,像两双手,终于相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