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载大多简略,却字字惊心。敌人层出不穷,手段各异,但核心目的始终如一——夺取力量。
在一本较为近代的笔记中,她找到了更让她在意的描述:
“……近世以来,外敌行事愈发诡秘,多假商贾、学术之名而行窥探之实。其术亦杂,融邪法、科技、心理操控于一体,防不胜防。尤以‘拜影会’为甚,其徒众隐匿极深,信奉所谓‘影中之神’,追求终极的混乱与吞噬,视秩序与光明为敌,于我林家传承,尤为忌惮……”
拜影会?林妙可记下了这个名字。钱四海,会不会与这个组织有关?
她放下卷轴,又走向另一个标注“乩童本纪”的区域。这里存放着历代乩童的修行笔记与心得。她找到了爷爷林国安年轻时留下的手札。
与宗祠正殿里那个威严的乩童形象不同,手札里的青年林国安,也曾对命运充满困惑与挣扎。
“……父亲欲传我‘斩情证道’之法,言唯有断绝亲缘牵绊,方能心无旁骛,承载星碑之力。我见其施展,冷酷如冰,虽威力无穷,却非我心所向。守护,岂能无情?若守护需先自绝于人伦,与魔何异?”
看到这里,林妙可心脏猛地一抽。爷爷最终,还是走上了那条“斩情”之路,牺牲了姑姑……他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她继续翻阅,在另一本更为古老、以朱砂混合某种灵性材料书写的典籍中,看到了关于“心灯”的零星记载。
“……夫乩童之力,源于信,发于诚,汇于灵。然常规之法,皆假于外神,借力而行,终有穷时。唯有一种传说之境,名曰‘心灯’,乃点燃自身心魂本源,化己身为光明之源,照彻幽冥,渡化万灵。此境非修可得,唯至诚至性、于绝境中舍身忘我者,或可一窥门径。然凶险至极,九死一生,古来记载,成功者寥寥,多魂飞魄散,或虽成而本源尽毁,沦为凡胎……”
原来,“心灯”并非她独创,而是乩童传承中一个近乎传说的至高境界。典籍中也明确指出了其恐怖的后遗症——本源尽毁。这解释了她为何恢复如此艰难。
但典籍也提到,“心灯”一旦点燃,即便火光微弱,其本质已非凡火,对邪祟、阴魅之物有着天然的克制,并且对能量的感知和理解,会达到一个全新的层次。
“点燃自身……化己身为光明之源……”林妙可喃喃自语,回忆着那种状态。或许,她恢复力量的关键,不在于重新“汲取”外界的灵气,而在于如何重新“点燃”和“壮大”内心深处那盏不灭的“心灯”?
她在石室中不知待了多久,直到腹中传来饥饿感,才惊觉时间流逝。她小心翼翼地将翻阅过的卷册归位,虽然身体依旧虚弱,但脑海中却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过去的迷雾被拨开些许,未来的敌人露出了模糊的轮廓,而自身的前路,也似乎有了一丝微光。
走出藏书阁,重新沐浴在阳光下,林妙可感觉手中的“守星令”似乎沉重了几分。它承载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林家千年未绝的守望与无数先辈的血泪。
她抬头望向远方,城市的方向依旧繁华喧嚣。
钱四海,拜影会……无论你们隐藏得多深,无论你们想要什么。
她已经看到了历史的轨迹,也找到了自己该走的路。
这场守护与掠夺的战争,远未结束。而她,将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