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月后。
深水埗一栋旧唐楼的底层,悄然挂上了一块不起眼的招牌——“**Lg’s cyber-Exorcis Studio(阿Lg赛博驱邪工作室)**”。
工作室不大,陈设简洁。一面墙上挂着传统的太极八卦图,另一面墙上则陈列着各种改装过的电子设备、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以及一些看不出用途的、闪烁着微光的晶体。工作台上,电烙铁、万用表与朱砂、符纸并列摆放,构成一种奇异的和谐。
这里,是阿Lg将家传茅山术与现代电子工程知识结合后,开辟的新战场。她辞去了之前的工作,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去应对那些正在渗入现实的、来自数据深渊的威胁。
开业几天,门庭冷落。这个世界,相信“赛博驱邪”的人,毕竟还是太少。
这天下午,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水泥地上切割出明暗交替的条纹。阿Lg正在调试一个可以探测异常电磁波的改良版罗盘,门上的铃铛突然响了。
她抬起头。
门口站着一对衣着体面的中年夫妇,男人神色焦虑,女人眼眶红肿,脸上写满了疲惫与恐惧。他们中间,牵着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小男孩。男孩低着头,怀里紧紧抱着一个破旧的、掉了漆的机器人玩具,看起来十分安静,甚至有些畏缩。
“请…请问,是阿Lg大师吗?”男人犹豫着开口,语气带着不确定。显然,“赛博驱邪”这个名号,对他们来说太过陌生和怪异。
“我是,请进。”阿Lg放下手中的工具,示意他们坐下。
夫妇俩坐下后,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女人轻轻推了推男孩,“小宝,叫姐姐。”
男孩怯生生地抬起头,飞快地瞥了阿Lg一眼,又立刻低下头去。
就在那一瞬间,阿Lg的心脏猛地一跳。
工作室的光线并不算明亮,但在男孩抬眼的刹那,阿Lg清晰地看到,他那双本该清澈纯真的瞳孔深处,似乎有极其微小的、金属质感的齿轮虚影,正在缓缓转动!那景象一闪而逝,快得几乎让人以为是错觉,但阿Lg对自己的视力,以及那份对“异常”的直觉,有着绝对的自信。
“他…他叫小宝。”女人开始哽咽着叙述,“一个月前,就是九龙那边出大事的那几天,他放学回家后就变得很奇怪…不说话,不爱动,整天就抱着这个捡来的破玩具。”
男人接口道:“我们带他看了很多医生,心理医生也看了,都说没发现问题,可能就是受了惊吓。但是…”他压低了声音,脸上浮现出恐惧,“但是,最近晚上,我们听到他房间里…有声音。”
“什么声音?”阿Lg的声音保持平静,但目光紧紧锁定着那个叫小宝的男孩。
“像…像是很小的齿轮在转动,还有…还有他有时候会说梦话…”女人颤抖着说,“说的根本不是人话!是一些…一些乱七八糟的音节,听着就让人心里发毛!”
阿Lg走到小宝面前,蹲下身,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温和:“小宝,可以给姐姐看看你的玩具吗?”
男孩抱紧了玩具,用力摇头,身体往后缩了缩。
阿Lg没有强求,而是从工作台上拿起那个改良版的电磁波探测罗盘。她不动声色地将罗盘靠近男孩。
罗盘的指针原本稳定地指着南方,但当接近男孩,尤其是他怀里的那个旧机器人玩具时,指针开始轻微地颤抖,然后猛地偏向一边,开始不规则地、疯狂地摆动!同时,罗盘内部集成的微型频谱仪屏幕上,跳起一段极其异常、绝非自然或普通电子设备能产生的尖刺波形。
异常的电磁辐射源,确认了。
阿Lg的心沉了下去。她深吸一口气,开启了她最新研发的“灵视摄录机”——一个结合了红外、紫外、电磁场成像以及符咒感应技术的复杂装置。她将镜头对准男孩,尤其是他的双眼。
通过取景器看过去,眼前的景象让她背脊窜起一股寒意。
在仪器构建的复合视野中,男孩的身体周围笼罩着一层极淡的、不断波动的污秽数据流,如同跗骨之蛆。而他怀里的那个破旧机器人玩具,则像是一个小型的信号发射器,正持续散发着微弱的、与那污秽数据流同频的波动。
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当阿Lg将镜头的焦点对准男孩的瞳孔时——
清晰无比地,她看到了。
那不是错觉。在男孩的瞳孔深处,仿佛嵌入了一个微缩的、无比精密的金属齿轮。它正在以一种非人的、恒定的速度,缓缓旋转着。齿轮的齿牙细小而尖锐,每一次转动,都似乎在搅动着男孩眼中的光,也搅动着观察者的理智。
这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植入,更像是一种…概念上的覆盖,一种来自数据深渊的**污染和标。
“螺湮城…的污染…竟然已经渗透到了这种程度…”阿Lg放下摄录机,心中翻涌着惊涛骇浪。张十三的警告言犹在耳——“它们还在增殖”。
这不再只是成年人的斗争,不再局限于黑帮火拼或警方档案。连最无辜的孩子,都成为了那不可名状之恐怖的受害者与…载体。
这对夫妇看着阿Lg凝重的脸色,更加不安:“大师,小宝他…他到底怎么了?”
阿Lg抬起头,看着这对被恐惧折磨的父母,又看了看那个瞳孔深处藏着非人齿轮的男孩。
她知道,自己这间“赛博驱邪工作室”迎来的第一个客户,或许正是那场席卷整个香港的、工业克苏鲁风暴中,一片悄然飘落的、冰冷的雪花。
而风暴之眼,正隐藏在废弃的启德机场之下,无声地脉动着。
她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坚定。
“他遇到的问题,可能比你们想象的…要复杂一些。”阿Lg缓缓说道,她的声音在堆满符箓与电子元件的工作室里,显得异常清晰。
“但,我们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