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我在七星宗签到成圣! > 第39章 答疑解惑,名声渐渐传开!

第39章 答疑解惑,名声渐渐传开!(2 / 2)

“这‘碧波诀’强调灵力过‘风池’、‘肩井’时需如溪流潺潺,绵绵不绝,可我每次行至此处,总觉略有阻滞,虽不影响大局,却难以达到秘籍上所说的圆融贯通之感,这是为何?”

叶北放下手中的古籍,略一沉吟。

这问题在于叶晴雪修炼的《碧波诀》只是玄阶下品功法,其本身的行功路线就并非最优,几处经脉节点的转换颇为粗糙,存在天然的微小瓶颈。

对他来说,至少有三种方法可以优化甚至重构这条运行路线。

但他自然不会直接说出来,而是笑了笑,走到一个布满灰尘的书架角落,抽出一本几乎散架的兽皮笔记。

“我记得这本《水元杂记》里,提到过一位前辈修炼水属性功法时,也遇到过类似问题。”

他吹开灰尘,翻到某一页,指着上面潦草的字迹和简陋的经脉示意图。

“那位前辈发现,并非灵力不足或运转有误,而是在经过‘风池’穴前,先分出一缕细微灵力,短暂刺激一下‘天牖’穴,如同先行疏通河道,再行主流水流便会顺畅许多。”

“当然,这只是他的一家之言,效果因人而异,你可以试试,但务必小心,若有任何不适,立刻停止。”

这方法并非直接修改功法,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种取巧的辅助技巧,能有效缓解瓶颈感,却又不会显得太过惊世骇俗。

叶晴雪依言默默尝试,片刻后,美眸猛地一亮。

“真的顺畅了很多!虽然灵力消耗稍微大了点,但那种滞涩感几乎消失了!”

“叶北哥哥,你真是太厉害了!怎么什么偏门的知识都知道!”

叶北谦逊地笑笑:“不过是看的杂书多了些,记性好点罢了。修行终究要靠自己体悟。”

这时,旁边一个也在查找功法瓶颈解决方法的内门弟子,恰好听到了他们的对话。

忍不住凑上前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问道:“叶……叶师兄,打扰一下。”

“我修炼‘崩山拳’时,发力总觉后劲不足,拳出七分,力已先衰,不知……不知你可曾在哪本书里看到过类似情况的解决之法?”

这弟子问完就有些后悔了,叶北师兄理论再丰富,也不可能精通所有功法吧?更何况“崩山拳”只是黄阶上品的拳法。

叶北看了他一眼,略作思考状,然后走向另一个书架,抽出一本《炼体小解》,道:“崩山拳讲究瞬间爆发,对腰腿发力以及灵力瞬间输出的协调要求极高。”

“可能是‘承山’、‘伏兔’二穴蓄力不足,或灵力爆发时与肌肉震颤的频率未能完美契合。”

“你不妨试试,在出拳前,刻意将部分灵力先沉于足底,触地借力,再节节贯穿而上,同时注意出拳刹那,控制灵力不是喷涌,而是如同弓弦崩弹……”

那弟子听得似懂非懂,但觉得大有道理,连忙道谢,拿着书到一旁仔细研读去了。

这一幕被不少在藏书阁的弟子看到。

一开始大家只是好奇,后来陆续又有几人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上前请教,叶北总能从各种犄角旮旯的“古籍”、“杂谈”、“笔记”中,找出看似荒诞不经、却又直指问题核心的“偏方”或“理论”。

虽然这些方法不能直接提升修为,却往往能巧妙地解决一些困扰他们许久的修炼难题。

渐渐地,“藏书阁的叶师兄虽然修为不高,但理论功底极其扎实,堪称活典籍”的名声,悄然在内门甚至部分外门弟子中传开了。

来找他“探讨”修行理论的弟子,也日渐增多。

叶北乐得如此,这既能帮助同门,又能完美掩盖他自身真正的见识,还能打发无聊的时间。

他总是那套说辞:“我都是在些旧书里看到的,不一定对,大家参考参考。”

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他谦逊,却无人想到,他指出的每一条“偏门理论”,其背后所蕴含的,是远超他们想象的无上智慧。

叶北很享受这种隐藏在幕后,看着众人因他一点点“拨动”而进步的感觉。

这一日闭阁后,叶北正欲休息,神色忽然微微一动。

通过神识对宗门周边区域的感知,他察觉到一队人马,正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血腥气和煞气,朝着七星宗山门而来。

看其衣着打扮,似乎是邻近的宿敌——血妖宗的人。